关于验电器与金属的一个问题

问题描述:

关于验电器与金属的一个问题
金属内有*电子在移动,而验电器的原理又是当带电体触碰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部分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会因为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那么理论上说,如果直接用一根金属触碰验电器上的金属球,那原本在金属内*移动的一些*电子岂不是也会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那么验电器应该会有反应,而事实上验电器又不会出现反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金属内存在的*电子和束缚电子是用来和原子核的质子进行电荷平衡用的,以此来保持金属在宏观上保持电中性.如果一块金属保持电中性,此时和验电器接触,由于二者均处于电中性,那么二者接触时,仍然处于电平衡状态,所以,...简单些说,就是金属中虽然有*运动的电子,但是会受到原子核的影响,金属整体会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宏观不带电的状态。如果用不带电的金属触碰不带电的验电器,由于二者触碰后仍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即使微观上来看有电子在*移动,但是,宏观上看不到电荷的移动。用数字做个简单的说明:当不带电的金属棒与验电器触碰后,1s内,可能有10000个*运动的电子从金属棒运动到了验电器上,但是,由于动态平衡的约束,在这1s内同时又有10000个*运动的电子从验电器运动到了金属棒上,虽然从微观上看二者进行了电子的交换,但是宏观上来看,二者交换电子与否并不影响宏观状态,所以验电器不会检测到电荷。对于第一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电子的运动不能简单地用经典的模型计算,而要利用量子力学进行描述,而用量子力学解决的话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粒子不可分辨,即粒子具有全同性。在现在的问题中,就是,所有的*电子都处于一个相同的势场中(金属棒和验电器产生的电场),这样,*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而相同的量子态在波函数重叠的区域是不可分辨的。但是,如果电子距离足够远,那么还是可分辨的。简单些理解,这些电子长得都是一样的,你分不出哪个是哪个,所以,对于这10000个电子,你说的这3种可能都存在,只是概率不一样。对于第二个问题,电平衡建立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你移开金属棒的时间与之相比,可以认为是无限长,所以,你说的情况不存在。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有可能在微观上存在你说的情况,但是由于静电力太小了,检测不到。不过我还是觉得不存在这种可能。打一个简单的比方:设想你和另一个人,你们两个开始时相距很远,这时显然你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你们两个相遇了,这时,如果你们两个发现性格不合,那么显然你们是不会成为朋友的,所以,你们又会互相远离而去,寻找各自的新朋友。但是,也有可能你们发现你们两个很合得来,于是你们决定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之后,你们想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不想分开得太远,怎么办?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们手拉手,这样,你们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原子之间的结合与此类似,两个原子最开始相距很远,是两个独立的原子,一旦他们接近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稳定的整体——分子,这时,外层电子就相当于是原子的“手”,两个原子各贡献一只手,拉在一起,使得两个原子不会分开。这种情况,在量子力学中称为电子的成键态。这两个原子也有可能由于形成的整体还不如各自稳定而再次分开。这种情况,在量子力学中称为电子的反键态。成键态要求两个原子贡献的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只有这样,分子才会呈现稳定的状态,而如果两个原子贡献的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这就是反键态,此时分子能量高于两个原子的能量之和,分子会再次解离成原子。简单些理解,仍用刚刚的例子,成键过程就像两个人握手,如果两个人都伸出右手,这两个人就能顺利的握手,即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对应成键态;如果一个人伸出右手,而另一个人伸出左手,则这个时候的握手是很别扭的,两个人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对应反键态。至于说为什么用最外层电子,这个也好理解,还用之前的例子,如果你的手里握着一根接力棒的话,那么,另外的人肯定更倾向于握住接力棒的另一端,而不是握住你的手,因为接力棒比你的手更靠近他。原子也是一样,抓住另一个原子时,会挑离自己近的部分抓,而对方原子离自己最近的部分就是最外层电子。用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的话,原子之所以用最外层电子成键,是因为最外层电子的波函数能延伸到空间更远的部分,使得两个原子靠近时,最外层电子的波函数最先发生交叠而成键。这些都是量子力学给出的解释,要想理解的话,需要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如果从化学的共价键理论理解会稍稍直观一些,也不需要很多的基础,高中就会讲到,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刚刚的例子是我自己根据我对量子力学的理解想出来的,希望能对于你的理解有帮助。反键形成的原因不是因为原子类型不同,而是由于最外层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如果是你理解的原子类型不同导致的话,那么只有相同的原子才能结合成分子,这样的话世界上就没有几种分子能存在了,所有的生命都不会存在。至于为什么能量会高这个问题,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理论上是需要解薛定谔方程,利用波函数对解进行近似展开,引入库伦积分、交叠积分和交换积分,之后利用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克莱姆法则,可以解出两支波函数,一支能量高,即反键态,另一支能量低,即成键态。想通俗地理解这件事有些难度。化学上有一个“分子轨道理论”,直接将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整理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有兴趣可以参见百度百科的“分子轨道理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