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问题描述:
河中石兽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相关推荐
- 英语翻译将亡之国不思贤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2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岂( ) 何以( ) 嗜( ) 乃( )2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意思相同的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得过且过23.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将亡之国\不思贤 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C.非\无嘉馔也 D.故\遂于亡也24.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良禽择高木.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
- 关于 爱莲说一、默写: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 6、比喻君子既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7、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学者称他(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是否学过他的诗文?( )6、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可爱者甚蕃2、予谓菊3、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陶后鲜有闻
- 《罗马速写》阅读题罗马是[意大利 ]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罗马分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比比皆是.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是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长城,到了西安没看兵马俑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3000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巷里.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1.读了短文,罗马城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要说说骡马市怎样的一座城市.2.把你认为文中写得最好的句子写下来,并写出你的感受.
-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彼岸:屈从:2.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什么?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语句回答)5.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母亲阅读答案、站在窗前,我再一次看见了…………6.我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凉夜,但我并不难过,原因何在?(用原文句子回答)7.用你的话简述一下左一针右一斜地缝补着生活的含义.8.指出第四段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表达效果.9.写出文中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思念母亲→( 母亲)→( 母亲)四季的美阅读 春天最美的是黎明…………10.通读全文,说说加点的词语黎明与早晨,夜晚与黄昏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 《田野上的白发》阅读答案 不要抄的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答:(1) (2)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
- 有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 文中准确地写出碳水的孔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表明作者将小潭命名为小石潭的句子是:本文成功地运用侧面描写,历来人所称道,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
- 田野上的白发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答:(1) (2)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
- 父子登山 每次登黄山,都会流连忘返.那云海,那劲松,那奇石,那飞瀑,那山花,那流泉,无一不让人梦绕魂牵.而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却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胸脯:“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而且前面的 问题(1)写出文中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三个四字成语 (2)本文着重抓住这对父子的 ------------,------------------两方面的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如果在这段短文中删去关于“我”的内容,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4)总说全文的句子是那个?(5)文中那句话点出了文章的题旨?(6)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 求小石潭记的回答1.联系上下文,想想“伐竹取道”呼应了上文什么内容?又为下文什么内容埋下伏笔?(用文中语句回答)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很有艺术特色,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写出自己的理解.3.本文既然是作者贬官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作者为何在前文中两次写到“乐”?
- 阅读《小石潭记》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 ②以其境过(以) ③凄神寒骨(寒) ④犬牙差互(牙)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一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答】 4.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文中看,“其境”“清”在哪里?【答】
- 求经过两条直线x+3y-4=0与3x-2y-1=0的交点,圆心在点(-1,1)的圆的方程
- 计量仪器中,托盘天平 电子天平 量筒哪个可以测量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