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问题描述:
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何恃而往 B、卖炭得钱何所营
C、彼不我恩也 D、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请简单写明原因
谢
答
选择D 题中的是倒装句
相关推荐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1.解释文中的词(1)说:(2)使①:(3)使② (4)然:2.翻译下列句子(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译文:(2)使者不说.译文:(3)何以有君?译文:(4)岁亦无恙耶?译文:(5)苟无岁,何以有民?译文:3.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的思想?
- 英语翻译将亡之国不思贤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2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岂( ) 何以( ) 嗜( ) 乃( )2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意思相同的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得过且过23.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将亡之国\不思贤 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C.非\无嘉馔也 D.故\遂于亡也24.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良禽择高木.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高手~~快速解决下列题目~谢谢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10 D.1/2、3、4/6/7/8/9 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和 , 和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从齐人勿附于 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
- 几道语文古文题1、下列各组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B 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D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下列字词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是A 皆陛下所成就 扶辇下除B 请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于是相如前进缶C 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武使匈奴明年D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璧有瑕,请指示王3、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静女其姝 北风其凉 B 黄鸟于飞 之子于归C 言笑晏晏 父母之言 D 何以过陵 羌笛何须怨杨柳4、下列各组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乃设九宾礼于廷 比翼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 且秦强而赵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卒廷见相如6、与
- 求“师旷援琴撞晋平公”的题目答案原文: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1、把“莫乐为人君”中省略的词语补上,并调整词序2、“侍坐于前”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语,可译为“在前面陪坐着”,在本文中,另有两句跟这个句式相同,请写出来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下面四句中跟“太师谁撞?”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何以知之 B、卿欲何言 C、谁可使者 D、人生自古谁无死4、本文中有一句宾语前置的否定句,把这句话找出来句子:____________5、本文中有一句是判断句,找出来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分析一下“惟其言而莫之违”这句句子
- 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五)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 )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 )③日『沃』汤数次( )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鼎湖山听泉全文.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本文不仅仅描述了鼎湖山独特的景观,同时还融注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下面的句子,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情感和理趣是熏陶?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3.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景物特征,是本文一个重要的特色.请品味文中语句,完成下列两小题.①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适当语句,使文章完整,句式整齐、语言流畅优美.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__;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__________者,定是激流直下陡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2、本文共分几层?写出各层的大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念 遂 盖 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二层,写景,写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什么?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5、解释加引号的词.积水“空明” 6、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个比喻句,从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7、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 .8、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 初一语文《童趣》一些练习题.帮个忙~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怡(然)称快;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2、将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内.(1)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 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3) 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3、第二段中把“夏蚊成雷”比作“鹤唳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就这3题,帮个忙……我写作业啊啊啊.(没有悬赏分是因为怕没有满意答案又白给了分……(好几次都这样))不过一旦有好的答案,呵呵……小女子财富分不多.不过分就10—30分之内……快点回答吧!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失败的时候,你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那些最爱的歌词吗?B.读书与作文都需要静养,古人云“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C.每年来杭州游览、购物、品尝美食的人都会云集杭州民懈文化中心——吴山广场.D.黎明,葵花翘首向东迎日;正午,花盘追日转向南方;傍晚,花儿面西作别夕阳.
- 化工原理的气体吸收中,题目中气体流量G的单位是m3/h,怎样换算成kmol/h?我看到了两个算法一个是用 m3/h ÷ 22.4另一个是用 m3/h × P/RT(应该是根据PV=nRT这个公式)应该是哪个?
- 小华和小强沿铁路旁的一条小路从同一地点出发骑车背向而行,速度都是18千米/小时.一列火车从他们两人身旁经过,分别用时15秒和20秒,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