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2、本文共分几层?写出各层的大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念 遂 盖 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二层,写景,写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什么?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5、解释加引号的词.积水“空明” 6、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个比喻句,从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7、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 .8、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2、本文共分几层?写出各层的大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二层,写景,写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什么?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解释加引号的词.
积水“空明”
6、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个比喻句,从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7、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 .
8、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1、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本文共分几层?写出各层的大意.(1)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3)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1、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盖 :表示承上说明,可译为“原来是”.但 :只是.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时间(人物的活动)?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的时间、地点、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与张怀民共赏月下美景.第三层,抒情,抒发了种种难言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月光的清澈透明.
7、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明亮.
8、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