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沙特阿拉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沙特阿拉伯王国版图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十四.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
资源地理
2005年,沙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沙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34885亿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1981年石油产量达 4.9亿吨经济地理
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努力扩大采矿和轻工业等非石油产业,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约一半人口从事游牧,放养骆驼、绵羊、山羊、马.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农业,耕地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绿洲中.农产品有椰枣、小麦、大麦、蔬菜、水果.工业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水泥等部门.国家政治、经济重心为利雅得与哈萨区.汉志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达与*圣地麦加、麦地那,正加速建设红海沿岸的石油化工业.两个重心区之间有公路以及长距离油管、液化气管相通.出口主要为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还出口有椰枣、畜产品;输入主要为粮食、糖、茶和纺织品等.从达兰至黎巴嫩的赛达,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长1,770公里),又修筑了从东岸石油区到西岸的油管与液化气管道.沙赫普尔港“霍梅尼港”的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