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哪个句子中的词与某个成语中的字一样
问题描述:
古文中哪个句子中的词与某个成语中的字一样
比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原形毕露毕:全、都
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养生息
安:有 养的意思安养生息是成语吗?应该是
相关推荐
- 《与朱元思书》的相关练习题1.文中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2.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句含有该字的句子:3.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风烟俱净(加点字:净)(2)负势竞上(加点字:竞)(3)互相轩邈(加点字:邈)(4)窥谷忘反(加点字:窥)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天下独绝(加点字:绝)②猿则百叫无绝(加点字:绝) B.①一百许里(加点字:百)②猿则百叫无绝(加点字:绝) C.①风烟俱净(加点字:俱)②皆生寒树(加点字:皆) D.①在昼犹昏(加点字:昼)②有时见日(加点字:日)
- 阅读选文《三峡·西陵峡》,回答文后问题.(5分钟之内给我答案)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 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 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 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 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形容)(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书记)(3)目所履历,未尝有也(履历)2.仔细阅读选文,说说西陵峡的特点.3.找出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相同的句子.4.文中句子“及余来践跻此境”中的“余”
- 生命的价值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字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今晚必须回答,求求你们了,助为乐是好事原文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 院长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买.记住,无论别人给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势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的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再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出10倍地价钱来买这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由于男孩怎么也不卖,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都告诉了院长,并问院长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高了它的价值,竟被传言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
-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答案(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这个词.(1)公输盘不说 ( )通( ) (2)子墨子之守圉( )通( ) (3)子墨子九距之( )通( ) (4)公输盘诎 ( ) 通( ) (5)亲戚畔之 ( )通( ) (6)曾益其所不能( )通( ) (7)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 )通( ) (8)衡于虑 ( )通( ) (9)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 ) (10)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 )通( )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 )通( )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 )通( ) (13)乡为生死而不受 ( )通( )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通( ) (1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通( ) (16)始一反焉 ( )通( ) (17)汝之不惠 ( )通( ) (18)亡以应 ( )通( ) (19)一厝朔东 ( )通( ) (二)说说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1)请献十金 金:古义 今义 (2)吾义固不杀人 固:古义 今义 (3)舍其文轩 文:古义 今义 (4)荆
- 《生命的价值》中的“总”字与文中哪个词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 巴金 伤害 1.主要内容(40字内)2.第五段中,“这样”指什么?为什么“我”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他”?3.第九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那个词?“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的意思是什么?4.赏析句子:(黑脸小孩)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5.第十七段“我的心并不在这里”和第二十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不同?6.作者从第十三段开始,就不再称“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是“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7.21~24段是作者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悟出了山么感悟?(100字~120字)好的加70分因为文章过长,无法输入,
- 文言文孟母戒子20分求答案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① 孟子辍然中止( ) 然字加点② 呼而问之:
- 文言文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3.选文“渐渐临之”一句中“近”意思是( ),请从你学过《黔之驴》一文中找出含有“近”意思一样的词的一句(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以剌刀攫其首 攫:( )(2)蛇竟死 竟:( )(3)久之 之:( )15.翻译下列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 一是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中的1.下列文言文词语至今仍广为运用,并举出几个现在仍用此意义的成语或四字短语.复:_______ 成语或四字短语:________益:_______ 成语或四字短语:________及:_______ 成语或四字短语:________另外一篇是文言文中的《捕蛇者说》1.文中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对比,请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 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们的是____,而蒋氏却_____.(2)叙述现在,眼下的情况是“悍史之来吾乡”,闹得乡邻_______,而蒋氏却_______.(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自己是_____,而乡邻却“旦旦有是”2.蒋氏在诉说自己一家三代的遭遇时,“貌若甚戚”当听作者说要给他恢复赋税时,却“大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找出与上文“若毒之乎”相呼应的句子.麻烦各位了...
- 凿壁偷光文言文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而( ) 大姓( )偿( )怪(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居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在写三个由勤奋故事而来的成语
- 关于命题的一道题目,写出逆命题否命题等写出命题:“若a,b都是有理数,则a·b是有理数”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
- 请写出一句与"月色入户"中的户字意思一样的成语或文言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