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理解有什么区别?

问题描述:

记忆与理解有什么区别?

简单比喻一下
记忆好比是你吃东西,记忆力强就好比你胃口大
那么理解就好比你的消化能力,能理解就好比你的消化能力强
为了保证身体养分,那么首先要吃东西,胃口大就多吃,胃口小就少吃,但吃了东西要消化,不消化的话,吃什么拉什么,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说吃对于一个人保证身体来说是必须进行的,但光吃的多不一定管用,要看消化能力如何,消化能力强才能把食物转化成身体需要的养分
同样,为了能学好用好知识,首先得记忆,但是记住后要理解,不理解的话,记了等于没记,对学好用好知识没用,所以说记忆对于学习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光记住不管用,要看理解能力如何,理解的好才能把学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嗯,有道理

很容易理解~!

记忆就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记忆从人反复感知一定的客观事物,借以形成较巩固联系的识记过程开始,经过保持过程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联系。识记和保持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这就是再认或回忆。本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有人把记忆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种记忆系统):①瞬时记忆阶段,为时不超过2秒。在这个阶段,外界信息进入感觉通道,并以感觉映象的形式短暂停留。②短时记忆阶段,为时不超过1分钟。贮存在感觉通道中的感觉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只有得以注意和复习的小部分信息才转入并被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听觉形式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的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编码。③长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经过复述、编码,并与个体经验建立了丰富而牢固的意义联系,就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中。这些信息在个体需要时可以被检索并提取,从而得到再现。长时记忆的时间为1分钟以上及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大多数以自然语言为中介进行编码,视觉表象也可以作为编码的中介。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命题网络的方式被保存。当需要再现时,网络的某一有关部分被激活,有关信息被提取而转入短时记忆,随之得到再现。记忆又是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被贮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断得到加工、改造,与个体在识记前和识记后的经验建立各种关系。在记忆中经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按记忆内容,又可分为多种记忆。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在复习时经强化而得到巩固,再现时,旧痕迹被激活。
理解的过程:
(1)接受或搜集有关信息;
(2)分析它的内涵(首先是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分裂、分解成有独立语义的语块,分解的原则是能多粗就多粗,但分解出的东西必须有确定已知的语义),发掘整理语块间内部的关系,弄清其存在的区域并论证其存在的理由(推敲其内部逻辑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联想或进一步地搜集信息,以进一步地搜集信息以帮助其理解确切的含义;
(3)抓住本质(主题/中心),可以进行变形复述(保义变换);
(4)可以进行交流(人机对话)或再创造(摘要/机译/准确执行命令);
(5)寻找其与其它话语之间的关系,从全局上把握之,以实现深层的理解;
(6)进一步提炼并结合其它材料,进行创新(深刻理解)。
理解时的关键在于:A,接受——不漏;B,分解成语义块(组块)——能粗则粗,知识语多,语义块愈大;C,分解关系——自然并且合理;D,修补——借助常识/知识/语境;E,字面理解——纠错/变形/摘要/机译/问答/生成(检索/重组/变换)确定其确切含义;F,深入——引深理解;G,深刻理解——寻找系统/根据/内在联系;H,升华——进一步提炼。加上其它信息,产生创造性思维。
我们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面陈述上,而应该深入语言表达的内部,从系统与分析的角度了解其内涵,它的内部结构及与外部的关系,即从整体上、从细微深处把握住信息,所以,理解会有层次之分。
因此,理解的过程就是深入了解语言所表述的事物或事件内部及外部的联系而得到新认识的过程。理解的本质在于:从语言的表述出发,抓住语言所表示信息的内涵,其核心本质(各种关系的总和)是不变部分,可以复述,可以变形,即可以灵活表示、灵活应用,进而可以发挥创造。

只有理解,才能记忆.任何记忆总是以一定的理解为基础的,没有任何理解的记忆是不存在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时“感觉”二字,应该理解为“知觉”,因为感觉是无所谓深刻或肤浅的.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反过来,记忆又能帮助理解.脑子里装的知识越多越长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越广.知识多的人也往往是理解能力强的人,道理就在于此.
理解是一种满足,一种享受.不理解是一种欠缺;然而,这种欠缺,在未“理解”之前,是不认知的.
理解,可以看作是思维活动的“共振”.可以想像(当然,只是想像,这并没有科学依据),两个相互理解的人,他们的大脑皮层机械振动的频率是很相似的.当我们对某科学家或文学大师的思想达到深刻理解时,那我们自身的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兴趣——记忆——理解,高兴——记忆——进一步理解.这样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是对学习的最好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