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良好公民道德?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良好公民道德?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爱国守法"中的"爱",是一种"情感",这种"爱"的情感来源于"亲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亲情"爱"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爱人、爱地、爱天,爱己、爱群,爱家、爱国、爱天下.从个体道德品质形成来看,讲"爱"必先讲"孝".
"明礼诚信"中涉及到中华美德的三个"德目","礼"、"诚"、"信". 突出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时代特色.诚信建设,要从开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当中,去寻求智慧.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间之常道.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黄金律.要极大地提升公民对诚信品德的认同度,要建立维护与建设诚信的相关制度,以营造当代中国诚信之道.正是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
"团结友善"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宽"与"恕".这是"多元"社会与国际环境所需要.
"勤俭自强",体现了"勤"、"俭"、"廉"与"耻"四种美德.因为"勤以养廉","俭以养德","知耻近乎勇"."耻"是个人的"脸",是人的尊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无耻,何谈自尊、自强.
"敬业奉献",体现了"忠"与"义"."忠"的本质是"责任",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责任",是"敬业"灵魂."义"是追求、是气节、是利他,奉献是"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上述解释若能成立,那末"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之中,就至少包涵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等,中华美德中的12个基本"德目".因此,2001年国家颁布的"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用了50余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历史代价,经历了反复探索的历程,终于形成的基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规范"新体系
第一、"义"与"忠"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第二、"诚"与"信"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第三、礼"与"廉"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第四、"孝"与"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做到以上这些你一定是一个好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