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

问题描述: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1)模仿阶段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2)探索阶段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3)创造性阶段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4)独特风格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质的诸多方面: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