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有几种

问题描述:

写作手法有几种

[内容摘要] 写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需要知识,也需要技巧.所谓技巧,就是写文学作品时,除了运用必要的表现手法外,为了把人物写得鲜明,情节编得生动,结构安排得严密,就要讲究技法.“才之能通,先必晓术”,文学写作要获得成功,就需懂得它的技巧.描写人物,有“烘云托月”、“同中见异”、“抑扬的技巧”;情节编织,有“弯弓不发”、“突转”、“安排情节”;结构安排,有“前呼后应”、“草蛇灰线”、“链形结构”等等.
[关键词] 文学写作 人物 情节 结构 技巧
一篇文学作品,离不开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线索,更离不开结构安排,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除了写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外,掌握一定的技巧规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人物,写作的关键是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也就是形象鲜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烘云托月
所谓“烘云托月”,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侧面描写”,较之正面的直接描写,“烘云托月”有其特殊的功能,正面描写所表现不了的,它却能表现出来;正面描写能表现出来的,它可以表现得更鲜明、更生动、更含蓄.凡是两种关系密切,而又能写此及彼,相得益彰的事物,我们均可用来相互烘托.例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写女主角小芹的美就是用这种人物间的烘托技巧:“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好看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同时,若能用它与侧面描写交替使用,相互相成地完成人物形象塑造,效果会更佳.
二:同中见异
在文学作品里,写人,就要实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性格雷同是创作之大忌,在描写人物时往往不可避免人物性格*同的东西,因此就要做到努力去表现性格中特殊的东西,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多粗鲁,而作者却能做到,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的粗鲁是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束.摆脱“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雷同,是“同中见异”的关键.
三:抑扬的技巧
以抑扬来描写人物,技巧有四: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扬,欲抑先抑.最有效最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是用于肯定人物,而欲抑先扬则相反,是一种虚虚实实的技巧,先前只是虚张声势,撩人眼目,至后才是真情所寄,实指所归.由虚到实地揭开“谜底”,能产出出奇制胜,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效果.例如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我们有佳作《雷雨》,周仆园在误认为鲁侍萍已死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的忏悔”的“好丈夫”形象与当鲁侍萍重现在他眼前时他的虚伪,冷酷的本相的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揭开真相之效.欲抑先扬,又有扬朔的佳作《荔枝蜜》,开篇作者写他被蛰过而对蜜蜂不喜欢,但后来喝了荔枝蜜后却由衷的赞美小蜜蜂,感情的变化产生的曲折动人的效果,加大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欲抑先扬,必得在未“抑”之前,于“扬”中埋好“抑”的理由;欲扬先抑,也得在未“扬”之前,于“抑”中早找好“扬”的根据,这样,才能有出人意料之效果,无悖于情理之流弊.
情节的生动与否,关乎文学作品是否引人入胜,情节编织的技巧,我们也可以从几方面去入手.
一:弯弓不发
弯弓不发的特点是不急于说破主题,道破结果,而故意摇曳之,擒纵之,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再点破主题,叙述结果,以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西厢记》中“闹简”一出,红娘带着莺莺的回书找张生回话,但红娘并未将回书立即交出,只回说“不济事了,先生休傻”.当张生责怪红娘“不用心”,红娘一气之下,就要转身回去,搅得张生焦急万状,恸哭流涕地下跪求援,红娘才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把莺莺的回书交给张生.张生看完书简,却在破涕为笑,由满腹痛苦化为满脸喜悦——原来是莺莺要与张生约会西厢下.这段戏写红娘迟迟不拿出回书,即是“弯弓不发”法的具体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弯弓不发”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以合理性为基础的.《西厢记》写红娘迟迟不交出回书,是因为她不知道书信的内容,从她受莺莺的训斥中,她还以为这是一封对于张生凶多吉少的信.二;突转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情节的反常转折,愈是使读者感到意外,愈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兴趣.突转,是在着意渲染的基础上,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引起读者的惊奇感觉;突转,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人物突然从顺境转入逆境.如短篇小说《最后的一支香烟》,就是情节突转运用的佳作:写一个知青因种种原因,招工都没有他的份.有一天,他听说公社*要讨论招工名额的人头,他本来不吸烟,但为了“需要”,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包高级烟,预先等候在会议室外.这个会呀,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他等得焦急不安,打起瞌睡来了.此时,为了提神,便抽出一支香烟解闷.哪知一上嘴,咳嗽不停.再好的香烟,到了他的嘴里,也是一剂苦药,于是,他马上灭了香烟,又将刚点燃的烟放进了烟盒.又过了一会儿,散会了.只见倒挂眉,高鼻梁,三角眼的人出来了.人家眼角也没有瞟他一眼,可知青谦恭之至,抽出烟一支一支恭敬地递给出来的人们.当然,还热情地帮他们一一点上;可烟一上嘴,人们便扬长而去.正在这时,会议室里最后走出来了一个挟着公文包的“大人物”,胖脸腆肚.知青一看,心想:这可是个“决策人物”!马上递过去一支烟.刚一递去,大人物的脸立刻从横的拉成了长的.情节此处突转:原来这最后一支烟是知青点燃过的!此外,突转还能深刻地揭示人物关系变化,深刻地揭示典型环境,造成文势变化,深化立意等作用.
三:安排情节
安排情节的首要课题是从主题和人物出发理出头绪,布置线索,以便把人物活动的各种场面象链条一样贯穿起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因为头绪紊乱、线索不清,结构松散,必然影响主题的鲜明突出.例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一书中,就曾说到理清头绪的一段话:荣府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到下,也有三百余口.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有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按:指刘姥姥)说起,倒还是个头绪.
在结构安排上,结构是否严密,也能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结构安排的技法不胜枚举,下面又从几个方面去谈结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