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填空题(帮我出)帮我出30道地理填空题(最好有答案,

问题描述:

初一地理填空题(帮我出)
帮我出30道地理填空题(最好有答案,

1、在海上看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由于 [ ]
A、观察者的位置造成的 B、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C、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D、观察者的错觉造成的
2、本初子午线是指 [ ]
A、180°经线 B、西经20°经线 C、东经160°经线 D、0°经线
3、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C、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4、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两条线是 [ ]
A、0°,180° B、20°E,160°W
C、20°W,160°E D、60°W,20°E
5、 北半球的夏至日是指 [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12月22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6、一年中,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温度带是 [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D、低纬度地带
7、与150°E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是 [ ]
A、150°W经线 B、30°W经线 C、60°W经线 D、110°E经线
8、一年中9、10、11三个月是 [ ]
A、北半球冬季 B、南半球秋季 C、南半球春季 D、北半球夏季
9、在全球板块的分布图上,基本上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 ]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0、小明家住淮安,暑假准备去桂林旅游.小明想知道桂林在淮安的什么方向,
可以查找———— [ ]
A、世界政治地理地图 B、中国行政区地图 C、桂林市区旅游图 D、淮安市旅游图
1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 [ ]
A. 71% B. 29% C. 三分之一 D. 三分之二
12、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 [ ]
A. 这里曾经有人类活动 B. 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
C. 这里曾经发生下降运动 D. 海洋生物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13、地球上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壳的变动 B. 地球的运动 C. 气候的变化 D. 人类的活动
14、板块和板块之间的交接处 [ ]
A、地壳比较稳定 B、地壳比较活跃 C、没有火山和地震 D、只有相对运动
15、基本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16、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 [ ]
A. 固定不变的 B.不断变化的 C.变与不变无法确定 D.有时变化有时不变
17、地球上的四个大洋是 [ ]
A、彼此相连 B、被陆地包围,彼此分离
C、被陆地分割成相互独立的水域 D、有的彼此相连,有的相互独立
18、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 、1:80 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千米
C 、0 1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 000米
19、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大洋州
20、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板块学说看是由于 [ ]
A. 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接处 B. 东部和西北处于板块交接处
C. 我国陆地全部位于板块交接处 D. 我国全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1、下列的表述描写天气现象的是 [ ]
A、淮安的冬天有点冷. B、昆明四季如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时前后,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时前后 [ ]
A. 12 0 B. 18 6 C. 14 4 D. 12 24
23、在卫星云图上 [ ]
A、绿色一般表示海洋 B、白色一般表示云区
C、蓝色一般表示晴天 D、云的颜色越白下雨的可能性越小
24、下列有关世界气候的分布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赤道到两极,降水量的变化逐渐增多
B.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
C.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的年降水量比沿海地少
D.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出现在赤道地区
25、若将目前欧洲、亚洲、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非洲〉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亚洲〉非洲 D亚洲〉非洲=欧洲
26、某地人口50万,2005人口出生率为2%人口的死亡率为1.5%,则该地区这一年增[ ]
A、2200人 B、3000人 C、2500人 D、1.6%
27、如果城市人口无限制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 [ ]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自然灾害频繁
C、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D、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28、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
A、犹太教 B、* C、佛教 D、基督教
29、我国的*、回族多信仰 [ ]
A、基督教 B、佛教 C、* D、藏传佛教
30、一般部落多分布在 [ ]
A、高原地区 B、山地丘陵地区 C、河流上游地区 D、平原地区
1-10 B D C C B B B C D B
11-20 A B A B D B A A A A
21-30 A C B A A C C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