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描述:

什么是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最近的文化中冲突越来越激烈,如何理解,这里有一点意见,请大家指教.
理想与现实
张颐武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实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这个话题还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知识界在生活中碰到任何问题,无论是公共政策的讨论和争议,或是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都会形成两种人的争议."理想族"往往陈义很高,想法偏于浪漫,觉得社会问题只要按我们的理想率性而为就会得到完美的解决.他们往往对于今天太悲观,对未来太乐观,觉得自己掌握了走向未来的全部蓝图.但"现实族"则恰好相反,往往考虑现实困难多,想法偏于实际,凡事总是觉得现实比理想实在,遇事多想客观的难处,觉得社会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对今天可能没有理想族悲观,对于未来也没有理想族乐观.
遇到任何问题,这两派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分岐其实就是两派的思路大不相同所致.理想族重感情,现实族重理性;理想族心高气傲,现实族持重老成;理想族敢想敢干,现实族顾虑重重;理想族高调激进,现实族往往低调保守.如果说到社会观点,理想族往往乐于强调公平,强调社会福利;现实族往往重视效率,强调个人的进取精神的意义.
生活中这两种人一定多有分歧,比如遇到房地产价格上涨太快,引起大家的不满.理想族就难免觉得房地产商哄抬房价,要求立即大幅降价,以求“大庇天下寒士”;现实族会认为房价高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未必能立即降价,而且真的这么干也可能给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遇到老百姓看病难,大家对此多有意见,理想族就会觉得不如实施全民健保,让所有人得到医疗的保障;现实族会觉得中国正在发展中,当然没有这样的条件,全民健保不可行,因为有世界许多前车之鉴可资证明,一切还得慢慢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媒体和网络的讨论中都会呈现这种两极化的分歧.特别是中国今天和改革初期已经有所不同,当年刚从“*“中摆脱出来,对于各种问题容易形成的全民共识.社会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价值选择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可避免.知识界中的理想族和现实族的分歧就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双方都想说服对方,说明自己的选择最好最对.尤其是中国传媒近年来的大发展和网络的大兴旺,给分歧和讨论推波助澜,加了一把火,让理想族和现实族不仅仅在学院里讨论,而且走上了公共媒体,把问题诉诸大众.
于是,有时候就难免从讨论问题到伤了感情,从学理纷争到意气用事,从摆事实讲道理到怀疑对方的动机.理想族可能会觉得现实族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地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的;现实族则觉得理想族是在传媒里作秀,靠民粹的诉求成为公众的大明星来博取利益.讨论到了这一步,就变成了情绪的宣泄,变成了互相猜测对方的动机,问题反而得不到真正客观的理解.同时,争论一旦出现在传媒里,大家都不免要强化自己的观点,这往往也就简化了自己的观点.人们都知道传媒最需要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警句可以作大标题,有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的观点可以搞PK.大家未必有哗众取宠的私心,但架不住炒作,顶不住追捧,就不免将自己和自己观点戏剧化.理想族就忘掉了自己原来有的现实感,现实族就没有了自己其实仍然具有的理想性.大家炒成一团的时候,人们看的就变成了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争吵,而问题并没有让公众加深理解.大家也不可能形成任何共识,最后我们发现讨论的焦点被模糊,讨论的知识性被戏剧性所取代,情绪的激昂淹没了实际的判断.我们最近的许多讨论都有这样的弊病.
我觉得,其实许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理想族和现实族其实还是互相需要,互为补充的.大家也未必有那么多不良的动机,毕竟大家还是在一个知识共同体和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思考的.理想族的理想性是我们应该赞赏的,现实族的现实感我们也不可或缺.没有理想性,现实感就变得惟利是图,没有道德的高度和精神的魅力,也就缺少合法性.没有现实感,理想性就变成空中楼阁,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现实的途径,也就没有了可行性.理想族如果离开现实太远,现实会抛弃他;现实族如果太缺少理想,理想会惩罚他.如果抛开成见和偏见,在许多问题上大家的分歧并没有那么大.无论如何,对于理想族而言,还是得在今天的条件下讲话,不可能让现实在一个早晨改变,过度的激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对于现实族而言,对于理想的轻视可能让公众没有了未来的远景和期望,会让现实变得难以承受.过去我们大家在极端的观点上吃的亏已经足够多了.
所以我们还是得回到我们今天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让理想和现实有一个真正的平衡,让我们自己平和下来,从容地思考和探究.毕竟中国在这二十多年里的成就谁也没有办法抹煞,我们的问题是二十多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到的,这其实就说明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了,我们还有足够的智慧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