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风筝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呢?
为什么放风筝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呢?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公元960~1279年),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团地域文化的丰富多采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风筝是一种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风筝体现出悠久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方面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
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麒麟风筝、狮子风筝、十二生肖风筝.鱼风筝等等.这些大量的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动物崇拜是分不开的.例如,“龙,”风筝和“凤”风筝的出现,确切他说,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能给人带来祥瑞,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太昊氏(伏羲)以龙纪,故以龙师而官名.
在传统风筝中,关于神话、鬼魂、神灵的风筝很多,有麻姑献寿、麻姑骑凤、八仙过海、魁星点状元、寿星、哪吁闹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钟尴、刘海戏赡、雷震子等等.这些风筝,或取材子祖灵信仰中的神灵,鬼魂,或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或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无不和信仰民俗紧密相关.如,麻姑是神话中的女仙,晋.葛洪《神仙传》记:麻姑,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召,降子纂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相传她在蜂珠河畔酿酒为王母祝寿.因此,人们以麻姑作为美丽、长寿的象征.女性庆寿多绘麻姑的像,谓之“麻姑献寿”.寿垦,也称仍夏\一南极老人“,是司长寿之神.相传,凡见一面,下人安泰,故多崇把以祈福寿.
二是风筝体现出戏曲和年画等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有些风筝的名字就是一些戏曲或年画的名字,很多戏曲和年画,在社会上流传多年,为人们所酷爱,将这些戏曲和年画的内容甚至名字移植于风筝,这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必然的.如“新春牛图”风筝.“鹤鹿同春”风筝,“吉庆有余”风筝等,从内容到名字都是年画的.“白蛇传”风筝、“许仙游湖”风筝、“红娘传书”风筝、“王小赶脚”风筝,“昭君出塞”风筝、“瑶池赴”会“风筝等,都和戏曲有着直接的关系.风筝与当地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泥塑艺术也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风筝的绘画是地方绘画艺术的翻版,风筝的造型艺术和泥塑、雕塑等造型艺术一脉相承.如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实际上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绘画艺术、民间泥塑的造型艺术和风筝扎制艺术的结合体,人们将印制好的木版年画,剪贴在捆扎好的风筝骨架上,一只风筝便成了.
三是风筝有较长时期的历史.潍坊和北京、天津、南通是全国风筝四大产地,1984 年,潍坊市委、市*发起和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并将每年的四月一日定为潍坊风筝节,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形式给以确认,使放风筝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他们还围绕着风筝这个主题,全方位多侧面地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宣传工作,风筝会期间邀请大批中外记者到会采访,进行充分的新闻报道,有效地扩大了风筝的影响,增强了人们对风筝的兴趣.他们还开辟了一条千里民俗旅游线,使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与多种民俗活动结合起来,交映成辉,相得益彰.
四是放风筝形成了全国性的民俗活动.这一民俗事象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有“南鹞北鸯”之说.由于地区之间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当地诸多民俗事象的影响,民俗文化和地缘关系的制约,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不仅表现在风筝的题材、造型、绘画、扎制工艺方面,而且也表现在放风筝的动机方面.如在万鸯竞飞的高空中,内行人一眼就分辨出哪是东方风筝哪是西方风筝,哪是中国风筝哪是日本风筝,哪是北京风筝哪是潍坊风筝.在我国,放风筝的季节还受着岁时节令民俗的影响,南方放风筝在重阳节前后,北方放风筝在清明节前后.至于放风筝的动因,又有不同,潍坊人放风筝图个吉利太平,京津人放风筝则有“放晦气”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