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问题描述: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
A、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A错误;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C、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
答案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考试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知识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