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的?

问题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他们两人都是科学*的创始人.恩格斯研究*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精辟的论述.恩格斯有三条对于*具有原则指导意义的论断. (一)要把*当作科学来研究 1874年,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中提出:“*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6页)科学*这个名称就表明,实践*,要采取科学态度. 把*当作科学看待,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在*的发展史上,一再出现由于对基本原理的不正确理解而产生偏差的现象.过去,我们对什么是*和怎样建设*认识不完全清醒,其中就包含了对科学*基本原理的不正确理解.比如,将按劳分配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以后译为“资产阶级权利”)误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而大加批判,导致否定*的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刻的教训. 怎样科学地研究*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作过论述.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同上第4卷第681页)恩格斯具体讲了他们研究*的科学方法.他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点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同上第676页)恩格斯强调的是,研究*问题,不能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不能脱离实际,要在实践过程中推进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在这方面,世界*运动,包括我国的*实践在内,也有深刻的教训.主要是,脱离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特点,教条式地对待科学*原理和原则,或是随心所欲地搞“创造”,结果是,离科学*越来越远,遭受严重挫折,甚至走向失败. 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和怎样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要把*当作科学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科学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创立了中国特色*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把*当作科学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我们也积累了把*当作科学对待、科学地研究*的宝贵经验,主要是,要坚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基本国情,要研究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 恩格斯还提出,*要按照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进行生产,要熟练地运用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生产力和产品的浪费和破坏.这些论述,已经蕴含了*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五个统筹,同恩格斯提出的上述思想,不仅完全一致,而且大大展开了、深化了.我们今天提倡科学发展,就是在建设*的实践中,把*当作科学看待. (二)*要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1880年,恩格斯在《*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著作中说: “为了使*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同上第732页)这是恩格斯对*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本经验的概括.这一条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空想*者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去创造*理论.那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已经显露,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还不可能看清社会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空想*者只能“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只能从头脑中构想出改造社会的方案,难免陷入空想.空想*者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的. 历史发展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已经是比较充分发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已很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冲突日益尖锐,特别是,无产阶级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得以“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得以把*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使*从空想变为科学. 作为现实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者要重视对现实基础的调查和研究.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看到了俄国的落后,提出要为开始走向*创造文明前提,但他又搞了一段战时共产主义,走了弯路,改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比较符合俄国的社会现实.从斯大林开始,制定的*路线和政策离社会现实基础越来越远,直到苏联解体,还自称是发达的*.我国在进入*以后,对中国的落后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制定的路线和政策超越了发展阶段,脱离了现实基础,甚至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陷入左倾空想.欲速则不达.这些“左”的路线和政策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进入历史新时期,*指出了中国的特点是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建设现代化.他说:“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的.”(《*文选》第2卷第312页)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了科学的判断:我国正处在*的初级阶段.十三大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将我国的*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认清*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分析概括了我国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都体现了将*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原理和原则,既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意义. (三)*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890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说:*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同上第4卷第693页)恩格斯没有看到现实的*社会,更没有身历*建设的实践,但他却能明确地指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者要自觉进行改革.列宁高度评价恩格斯说:“辩证法家恩格斯到临终时仍然忠于辩证法.”(《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83页)指出*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恩格斯忠于辩证法的又一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