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关系

问题描述:

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关系
首先一点我没不太懂则是:总督(制台)兼兵部尚书或左都御史与抚台(巡府)兼兵部侍郎或副都御史.其实并不是真是由兵部与都察院的掌官来当任,也不会去管理这两个部门而只是挂个了虚名对吧.要不然清代八个总都总不能就有八个兵部尚书对吧
第二点:抚台应该就是一省之最大了吧.而藩台与臬台应该是分属于抚台的下级助手对吧
抚台其实就是一省之长了而那两位为什么有些时候还为称为“二司”都相当于省长呢?
第三点:其实就没有道台这一说的,就是道员,这个道员职位可以理解为比知府高一等在比布政使与按察使在低一等的吧.
第四点:如有的官虽说是道员或者臬台但是只是个空衔而没有实缺可朴,像这种官员应该如何称呢?称为后朴道员?
道台应该不是按察使对吧应该称为臬台才对

这个问题应该从明代说起,在明代总督和巡抚都是**下派的,具有临时性,后期虽然成了固定的地方官可是身份任然是*部院官,用的印都不是地方官的正方形印,藩台(布政使)和臬台(按察使)才正儿八经是原来的省级官员.道台是有的,它是布政司派出的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分守道,按察司派出的副使、佥事,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分巡道.清延明制,不过是裁掉了左右参政、参议,副使、佥事,也不分守巡了,简分成两种,一种是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一种是分专业,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空衔道员肯定叫候补道也就是说只是明意形式上称总督与巡府为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其实也只是一个代号而已来评定品级的吧 是我理解错了。如果真是还兼任兵部尚女侍郎的话那不是乱了套了吗 不知道会有多少兵部尚书呢?河道总督应该和总督差不多品级别吧李鸿章被受福建按察使的时候只是后朴并非真正上任,只是给了一个三品的官衔还没有实际到任这就叫做后朴吧。而有就是他任江苏巡府的时候是梳理还不是实任,梳理是暂时性的吧总督和巡抚蒹*的部院官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品级,二是要管辖监察地方文武,并不会去管部务。非实职都是候补官,署理某官是暂时代理。乾隆十八年后,以河道总督无地方责,授衔视巡抚。河道总督为正二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