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休谟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还有客观事物存在,这是不可知的.康德虽然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承认人的感觉是外部世界引起的,但是他把客观世界看作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
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屏障.至今不可知论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还有很大影响.尽管不可知论一般都回避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凌驾于两大派别之上.但是,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唯一的东西,不仅怀疑人的认识的正确性,而且怀疑事物本身的存在.这实质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唯心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
--------------------------------------------------------------------------------------------------
不可知论:是英文Agnosticism的意译.主张除感觉或现象以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无法知道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的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
不可知论为宗教信仰开拓了地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如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等)竭力宣扬不可知论,阻止被压迫阶级认识客观真理.不可知论一词有时也用以专指针对宗教教义而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精神实体是否存在无法证明,上帝是否存在、灵魂是否不朽是不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