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精神怎样理解
雷锋的精神怎样理解
三月来临,有关学雷锋和雷锋精神的话题又成了众多媒体报道或评论的焦点.其实早在二月末,传媒就已经开始进行“预热”了,比如挖掘出一张此前从未公开过的老照片证明雷锋也戴过手表,有媒体甚至还挖掘出雷锋也穿过“好”衣服——一件皮夹克;接着有人为雷锋申报“吉尼斯,还有人准备将雷锋选入“中华十大圣人”;此外又有人披露雷锋的“初恋”情事等等.每一条有关雷锋的“新闻”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想造成这样的效果:第一,除了我们在以往的老式宣传报道中看到过的事迹之外,雷锋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不为人知的“秘闻”.第二,试图通过雷锋的“名人效应”制造某种程度的轰动,让公众的眼球更多地关注到炒作者的身上.第三,对雷锋的形象进行某种程度的“颠覆”,籍此将他身上的光环一一消解掉,以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
同时,由媒体的各种报道也引来了不少的评论.大体上看,所有人都在畅所欲言,认真地发表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和见解,这一方面表明了大家对雷锋的关心和爱戴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时代到来时每个人都敢于思考和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笔者对于某些媒体和个人对雷锋以及雷锋进行的所谓“解构”有着不同的看法.首先,雷锋本身就是一名普通士兵,而且在他所活跃着的那个特定的年代里,雷锋作为一个精力充沛,青春洋溢的年轻战士,他热爱他的时代,并对领袖人物充满着简单而无比热烈的崇敬之情,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从八十年代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中就已经不再把雷锋当作神来看待了,而只是通过雷锋做榜样,使普通人明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何况雷锋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涓滴小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早就承认了的.但是,从平凡的事迹中可以折射出一种不平凡的精神,从微末中可以见证伟大,这也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与所谓的“神化”无关.诚如团*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在纪念学习雷锋4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雷锋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青年成长进步的宝贵财富,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学习雷锋活动在新形势下的生动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见3月1日《中国青年报》)雷锋和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现在,一些人挖空心思,希望从雷锋的个人隐私或者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入手,找到一些可以炒作的材料,甚至希望以此牟利,这就应该加以抨击了.也许这些“秘闻”确实实有其事,也许雷锋的形象的确与我们在以往的主流宣传中所看到的稍有差别,但这些东西又与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理解雷锋事迹有多大关系呢?扣除某些特定环境下的政治因素,雷锋的形象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随时随地出现在每一个普通人身边为大家服务的年轻战士,这哪里是“神化”呢?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中,雷锋未必就不是童年时代那位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哥哥.也许在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学会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学会如何尊重个人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理解.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变化,没有人会刻意地拒绝崇高,这一点也应该是肯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那个时代总会有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并为之出神向往.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也许会发生变化,但这份纯真的感情是不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作为曾经引领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载体——是永恒的.所以,如同我们自己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和珍惜,雷锋精神无须消解,也不必消解.我们今天所应做的,是好好地消化它,理解雷锋精神蕴含的人性中的崇高和伟大,并以此作为个人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