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为什么一定要吃桑叶?

问题描述:

蚕为什么一定要吃桑叶?

它要吐出白丝就需要桑叶,如果想看到他吐出黄丝就给他吃白菜叶

你问的可以
我来问你 人为什么要吃饭嘛

大约距今180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已经有桑树一类的植物了。桑树原生长在湿热地带,它是常绿植物,到了温带后,才慢慢变成落叶植物。桑树是高大的乔木,叶长得又大又茂盛,地球上有许多昆虫寄生在桑树上生活,有的吃树根,有的吃树叶,有的吃树芽,有的吃叶片。蚕就是吃叶片的一种昆虫。
是不是蚕只吃桑叶呢?不是。至今已知蚕能吃的食物很多,如柘叶、榆叶、无花果叶、蒿柳叶、蒲公英叶、莴苣叶、生菜叶、鸦葱叶、婆罗门参叶等等,不下一二十种。人们在饲养家蚕中,除了柘叶可以代替桑叶(四川有专门吃柘叶的蚕)外,其它叶子因营养价值太差,养不好蚕,所以没有实用意义。另外,蚕本身最爱吃桑叶,这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物的时间最多,由于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繁殖在桑树上,逐渐形成了最习惯于吃桑叶的特性。
有人曾经分析过桑叶中的气味,他把桑叶经过132~157℃的干馏后,在试管中得到了一种油状物——醇,这种物质有挥发性,很像薄荷一类的气味,把它滴在纸上,在 30厘米外的蚕也能嗅到,蚕嗅到这种气味后会很快爬过来。可见这是蚕最熟悉的信号,在昆虫学上称为趋化性。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别桑叶的气味。于是,它就不再挑挑剔剔,而能随便吃些其它植物的叶子了。
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约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呃,你为什么一定要问 这个问题?

大约距今180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已经有桑树一类的植物了.桑树原生长在湿热地带,它是常绿植物,到了温带后,才慢慢变成落叶植物.桑树是高大的乔木,叶长得又大又茂盛,地球上有许多昆虫寄生在桑树上生活,有的吃树根,有的吃树叶,有的吃树芽,有的吃叶片.蚕就是吃叶片的一种昆虫.
是不是蚕只吃桑叶呢?不是.至今已知蚕能吃的食物很多,如柘叶、榆叶、无花果叶、蒿柳叶、蒲公英叶、莴苣叶、生菜叶、鸦葱叶、婆罗门参叶等等,不下一二十种.人们在饲养家蚕中,除了柘叶可以代替桑叶(四川有专门吃柘叶的蚕)外,其它叶子因营养价值太差,养不好蚕,所以没有实用意义.另外,蚕本身最爱吃桑叶,这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物的时间最多,由于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繁殖在桑树上,逐渐形成了最习惯于吃桑叶的特性.
有人曾经分析过桑叶中的气味,他把桑叶经过132~157℃的干馏后,在试管中得到了一种油状物——醇,这种物质有挥发性,很像薄荷一类的气味,把它滴在纸上,在 30厘米外的蚕也能嗅到,蚕嗅到这种气味后会很快爬过来.可见这是蚕最熟悉的信号,在昆虫学上称为趋化性.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别桑叶的气味.于是,它就不再挑挑剔剔,而能随便吃些其它植物的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