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和一些行为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描述:

父母的态度和一些行为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作者:于丹 我小时候在家里,我爸爸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念叨诗词,念叨这些经典的句子,带着我玩,带着我学,后来我才培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说家里如果鼓励一个孩子的兴趣,完全是玩游戏一样地就教了,大家怎么教孩子呢? 我现在还记得我父亲最早教我诗词的时候,我很小,我记得他能够扛着我在肩膀上,带我春天去看花,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 他把我架在肩上说:“你看,这些花儿闹吗?” 我说:“不闹啊,都安安静静一朵一朵开着。” 我爸爸抓着我的腿,说:“你抱着爸爸的头坐稳了。” 然后就围着树跑,跑起来的时候问:“看那个花闹吗?” 我记得我乐得咯咯的,我说:“真闹,花都像走马灯一样跑起来了。” 然后爸爸停下来说:“一个人静止看花的时候就觉得它只是宁静的,我们用这个词就会用‘春意绽、春意放、春意开’,那就没什么生动了。如果一个人的心里能够有那种动态,你就会觉得,这一树的鲜花都是喧喧闹闹的。什么叫生动啊?就是把花能写得像鸟一样,这就是生机蓬勃。” 这是我很小的时候。中国诗意的境界就在那个时候进入我的心里了,我觉得它很美好。很多人都问我,说《论语》这么枯燥的东西,你什么时候开始背的?我还真没有背过。我从小到大都没人让我背过,而到现在我也不会背《论语》,只是大人给我讲。也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出门,只要有朋友聚会,爸爸就跟我说:“你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有多少个叔叔阿姨,这里有多少个老师?”我就数一圈,回来可能算出有 8个半老师还是有 7个半老师。然后爸爸说其实这个“三”不是固定的数字,就是说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去挑挑,就看看谁是老师。然后再看一圈,觉得有一个阿姨对谁都好,照顾这个,呵护那个,特别好。一个叔叔,说话高门大嗓的,随地吐痰,这个不好。后来就跟爸爸说,那个阿姨是老师,那个叔叔不是老师。我爸爸就说,那阿姨就是老师,这就叫“见贤思齐”,你得跟她一样好。那叔叔也是老师,这叫“见不贤则内自省”,你觉得他做得不好吧,你就问问自己,哎呀,我会不会也那么不好,所以他也是个老师。那个时候我就会跟大人说,我才不会像他那么做,那么做都不好啊。爸爸就说是啊,你看孩子看着都不好,就是因为有人看觉得不好。但是一个人的时候呢?中国人为什么说君子慎独,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不会这么做啊?有时候,可能大人说了一半我就跑了,我从来没有被揪回来坐在那儿,跑了就跑了,下回不知道是吃饭、玩或者其他时候又捡起一个话题,又说起来了。对我来讲,我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很庆幸我出生在*的末期,在外面一片“批林批孔”的时候,我们家也没人要求我背过《论语》,但是不停地有人在给我讲这些道理。这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习染,因为他知道一个孩子的优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