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200字

问题描述:

清明节的由来200字

与时俱进的步伐团成员诚信为你作答,满意请采纳
清明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1、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