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有过程有答案要30道有过程有答案如5x-6y=9 17x-4y=-5 22/2*3得......

问题描述:

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有过程有答案
要30道有过程有答案如
5x-6y=9 1
7x-4y=-5 2
2/2*3得......

数小点行不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一、市场营销问题
例1 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服装后,都加价40%标价出售. “春节”期间商场搞优惠促销,决定将甲、乙两种服装分别按标价的八折和九折出售. 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服装共付款182元,两种服装标价之和为210元. 问这两种服装的进价和标价各是多少元?
设甲种服装的标价为x元,则进价为 元;乙种服装的标价为y元,则进价为 元.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 =50(元), =100(元).
故甲种服装的进价和标价分别为50元、70元,乙种服装的进价和标价分别为100元、140元.
二、生产问题
例2 某工厂第一季度生产两种机器共480台. 改进生产技术后,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两种机器共5544台,其中甲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10%,乙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20%. 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
设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种机器x台,乙种机器y台.
由题意,得
解得,
故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种机器220台,乙种机器260台.
三、校舍改造问题
例3 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某中学决定改变办学条件,计划拆除一部分旧校舍,建造新校舍,拆除旧校舍每平方米需80元,建新校舍每平方米需700元. 计划在年内拆除旧校舍与建造新校舍共7200平方米,在实施中为扩大绿地面积,新建校舍只完成了计划的80%,而拆除旧校舍则超过了计划的10%,结果恰好完成了原计划的拆、建总面积.
(1)求:原计划拆、建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2)若绿化1平方米需200元,那么在实际完成的拆、建工程中节余的资金用来绿化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1)设原计划拆除旧校舍x平方米,新校舍y平方米. 由题意,得

解得,
(2)实际比原计划拆除与新建校舍节约资金为:
(4800×80+2400×700)-[4800×(1+10%)×80+2400×80%]×700 = 297600.
用此资金可绿化面积为297600÷200 = 1488(平方米).
四、拼放地砖问题
例3 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块矩形地面,地砖的拼放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每块地砖的长与宽。
设每块地砖的长为xcm,宽为ycm.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块地砖的长为45cm,宽为15cm
五、方案选择问题
例4 李明家和陈刚家都从甲、乙两供水点购买同样的一种桶装矿泉水,李明家第一季度从甲、乙两供水点分别购买了8桶和12桶,且在乙供水点比在甲供水点多花18元钱. 若只考虑价格因素,通过计算说明到哪家供水点购买这种桶装矿泉水更便宜一些?
设这种矿泉水在甲、乙两处每桶的价格分别为x、y元.
由题意,得
解得,
由于3.5 > 3,所以到甲供水点购买便宜一些.
开动脑筋,做一做:
1、 某天,一蔬菜经营户用60元钱从蔬菜批发市场批了西红柿和豆角共40kg到菜市场去卖,西红柿和豆角这天的批发价与零售价如下表所示:
品 名 西红柿 豆角
批发价(单位:元/kg) 1.2 1.6
零售价(单位:元/kg) 1.8 2.5
问:他当天卖完这些西红柿和豆角能赚多少钱?
2、随着我国人口速度的减慢,小学入学儿童数量每年按逐渐减少的趋势发展,某区2003年和2004年小学儿童人数之比为8 : 7,且2003年入学人数的2倍比2004年入学人数的3倍少1500人,某人估计2005年入学儿童数将超过2300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他的估计是否符合当前的变.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把它们表示成两个方程,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有迷惑人的因素存在,等量关系隐蔽,往往不易找到或容易找错,这就要求我们解题时必须弄懂题中奥妙,突破解题瓶颈,理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1 甲、乙二人都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每分钟各跑多少圈?
分析:相向而行相遇,等量关系好找,甲、乙跑的路程加起来正好是一圈;同向而行,一圈内不会相遇,什么地方相遇,相遇时路程和如何,皆无法知道,由于甲比乙跑得快,不管何时何地相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相遇时甲比乙必须要整整多跑一圈,明白此道理就毋需知道他们的路程和是多少了,这就是本题的奥妙所在.
设甲每分钟跑x圈,乙每分钟跑y圈,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所以甲每分钟 跑圈,乙每分钟 跑圈.
例2 学生问老师:“您今年多大?”老师风趣地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出生;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7岁了.”试求老师和学生的年龄各是多少?
分析:此题老师的语言幽默,等量关系不大好找,若根据“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出生”认为现在老师的年龄正好是学生的两倍,于是得出等量关系,那就错了,我们不妨仔细来推敲这句话,结果发现“你才出生”隐藏着奥妙,出生了就不是“0”岁,而是“1”岁了,所以老师比学生大的年龄并不是学生现在的年龄,而是比学生的年龄小1岁,即“学生年龄减1”岁.也就是说,现在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年龄加老师比学生大的年龄”,即“学生的年龄加(学生的年龄减)1”岁.
设老师的年龄是x岁,学生的年龄是y岁,根据题意,得 .
解之,得
所以老师的年龄是25岁,学生的年龄是13岁.
例3 已知某铁路桥长500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30s,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是20s,试求车速和车长.
分析:乍一看题目,很容易把30s时间火车所行驶的路程就当作桥长,由此得出等量关系,无疑是不正确的,这道题的奥妙在于:在距离不大,路程不远的前提下,火车的长度必须考虑进去.火车行驶的路程可用“车头”(或“车尾”)行驶的路程为标准来计算,“火车从开始上桥”,指火车头驶上桥,“完全过桥”则指火车尾离开桥,这时,火车头已驶离桥头的距离正好是火车的车长,可见,这30s火车行驶的路程(以车长为标准)应是“桥长加车长”,(以车尾为标准应是“车长加桥长”,结果一样),相反,“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是20s”指火车尾驶上桥到火车头离开桥的时间是20s,这20s火车行驶的路程,则为“桥长减车长”.
设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m/s,车长为ym,根据题意,得 .
解之,得
所以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火车长100米.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