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什么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问题描述:
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什么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答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状况有关,这绝对是肯定的.关于这种相关性,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已经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这方面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80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表了一项研究,他发现,当太阳上黑子数目较少时,地面...
相关推荐
- 请问地球上的热,以及近恒星的行星上的热都到哪里去了?数亿年以前.据说地球自身也是个火热的液态星球.后来逐渐冷却,但依然受到太阳的能量.地球云层能反射掉部分太阳光.几亿年以来如果地球上的热不散掉的话,地球如何能冷却,地球上怎样有生物,而地球上的热又散到那里去了?地球以外就是真空,是以哪种方式散出去的?
- 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太阳的热是通过()传到地球上的.
- 两小儿辩日谁说的对可以说两个都不对.可以说两个都不对.现在我们知道日地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早晨太阳离我们稍远一点,中午稍近一些,两者相差约等于地球半径,仅相当于日地距离的1/2300,这对观察太阳的大小和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能都不起多大影响.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用仪器测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都是一样的.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同束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因为斜射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辐射散热,日出前后地面热量亏损到极大值,因此,早晨气温低,显得凉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阳高度最大,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热量集中,另一方面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热量盈余,
- 太阳的年龄和寿命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能量是由四个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而释放出来的.我们知道,一个氢原子核的原子量是1.00728,一个氦原子核的原子量是4.0015,4个氢原子核的质量应为4.0292.当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核时,就要亏损0.0276个单位的质量,其中,1克氢核聚变成氦核时要亏损0.0069克的质量.这就是说,太阳能的产生是以消耗质量为代价的,而且这些质量转化成太阳辐射就不再属于太阳了.太阳每秒钟要损失大约400万吨的质量,对于巨大的太阳质量来说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从太阳诞生到目前的50亿年中,太阳仅消耗了0.03%的质量,即使再过50亿年也仅消耗太阳质量的0.06%.太阳质量再大,总还是有限的,到底太阳的寿命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对地球又有什么影响呢?太阳的一生是从星云开始的,最后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成为太阳的死骸,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也就是说再过50亿年将是太阳的死期,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将在太阳变成膨胀的红
- 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答案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认为应该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我的理解就是正午时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那么,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如果地球不公转,就是说地球固定在一点上不动,只自转,那么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应该是固定的,怎么会周年变化?而黄赤交角是个固定数,一个固定数怎么可能引起一个变化数?要引起这个变化数必须有另一个变化数才行啊.地球公转就提供了这个变化数,因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但是答案毕竟是不容怀疑的,不知道自己进入了什么误区?
- 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做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的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1、你能说出这个传说的名字吗?试试看.2、“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是个(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给它换一种说法:( )3、文中画括号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4、你知道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原因了吗?
- 问几个关于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问题.八年级下学期.1.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判定.像蜣螂这样很有争议的我就不问了,问一下菟丝子和猪笼草,属于什么?以及解释.2.我认为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课上从营养方面阐述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的关系,可是即使没了消费者,生产者的遗体遗物依然可以供给分解者,而且对于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没有任何影响啊.3.这是我疑虑最大的一点.老师说物质是循环的,例举了二氧化碳的例子,给光合作用再通过呼吸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然后说能量是单向的,太阳给了能量,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总而言之最后变为呼吸热,然后散发到宇宙中,但会不到太阳上.也就是说太阳死了地球生物基本也活不了.可是,在我们初一上物理的时候,讲完了声和热,便拓展物理知识,愿意听就听,说道物质及能量时,说物质及能量,可这和上面相违背啊!最后问一下芦荟到底是不是单子叶植物纲的,仙人掌是被子植物单双子叶植物纲的?问题较多,打得好的加悬赏.还有一个问题,植物的关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我们家种了点
-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①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②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③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丝,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
- 高明的大自然 1.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2.说说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他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原文:高明的大自然江北雪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
- 两小儿辩日的依据都错!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 学校食堂运来土豆和茄子共115千克 其中土豆的质量比茄子的3被少5千克,运来茄子多少千克?(方程)
- in order to和so that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