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3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读
问题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3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读
答
骄傲的,自豪的
相关推荐
- 看螳螂捕蝉 1.给下面的字注上拼音,并读通文章. ( ) ( ) ( ) (看螳螂捕蝉 1.给下面的字注上拼音,并读通文章. ( ) ( ) ( ) ( ) ( ) 潭 蜕 棕 屏 壳 2.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的意义、然后解释词语的意思. 千载难逢 载: 千载难逢:恍然大悟 悟: 恍然大悟: 3.在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象声词. (1) 小鸟的翅膀发出()的响声. (2) 蝉在树枝上()地叫个不停. (3) 下课的铃声( )响了起来. (4) 门( )的一声开了. (5) 大街上响起了( )的鞭炮声. 4.说说下面一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然后分层,用“/”表示. 只见螳螂继续向上爬去,动作是那样轻.那样慢,好像唯恐惊动了知了似的.知了却依然没有觉察,还在叫着.突然,螳螂猛地向上一扑,举起那镰刀般的前腿,一下把知了按在下面.知了突然停住
-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几个问题.1.城墙的雉到底是怎样一种单位,怎样计算城墙的面积.这个字作为计量单位出自何因?2.为何题目称“伯”便是对庄公的讽刺?3.“出奔”是何意?为何《春秋》中不便称共叔段是“出奔”?4.能简要概述下春秋初期郑国的发展吗?5.“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出自何篇?结句用这句话是何用意?
- 王冕僧寺夜读 阅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一.给下面的字注音.辄( ) 琅( ) 恬( ) 儒( )二.解释加引号的字.1.“窃”入学舍 2.听“已”3.冕“因”去依僧寺以居4.“录”为弟子三.翻译下列句子.1.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
- 《做别人头上的一缕阳光》 1.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形象特点.3.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标题设计的妙处.4.第4自然段写到了“我发现他(她)语言中的松动”.请你揣摩此时这位陌生人心理,按他(她)的语气,拟写一则给“我”的回复短信.(50)字以内
-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以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誉之曰( )加点字誉 物莫能陷也( )加点字陷2、解释下列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其人弗能应也.3、楚人卖自己的矛与盾时是怎样叫卖的?请把相关语句用“——”画出来读一读,想象他在叫卖时候的语气、神态,用自己的话写一写.4、“ 其人弗能应也”,楚人为什么不回答?请结合他的叫卖分析.
- 《圆明园的毁灭》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洁的概括
-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是从那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的?3、作者怎么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4、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那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5、细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海景象的?6、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7、作品结尾谢了竹乡人家,呈现的是一片怎样的氛围?是怎样安排材料的?8、第二段把竹林比喻大海,这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竹海的什么特点?9、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家”,而选文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景,目的是什么?10、从这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是全文的1 2自然段)
- 野竹 阅读它那被月光照出的瘦影,至今还不时地在我的梦乡里摇曳;它那挽住晨雾、托起露水的鱼形叶片,至今留给我翠绿的记忆.贫瘠、干旱、荒凉都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雪风霜无法改变它绿色的性格.年年生长,年年被砍伐;年年被砍伐,年年又生长.农家灶膛里的灰烬不就是它吗?盛菜装果地筐筐不就是它吗?池塘里拦鱼的帘子不就是它吗?禾场上长柄的扫帚不就是它吗?孩子们的风筝架子不就是它吗……默默地出土,悄悄地冒尖,寂寞地生长.不与大树比高低,不与浅草论长短,不与楠竹争宠爱.人们虽然并未有意栽培它,但它自个儿生长出来,并且好不吝惜地献身给人们.我梦乡里的瘦影,我翠绿的记忆.让我用童年时常吹的竹笛——用它的管和叶做成的竹笛,来为它吹奏一支小曲吧!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请你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一说野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读文中画“~”的句子,(画~的句子:贫瘠、干旱、荒凉都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雪风霜无法改变它绿色的性格.年年生长,年年被砍伐;年年被砍伐,年年又生长.)(1)不会使野
- 浣溪沙(晏殊)阅读答案1.认真读词,仔细揣摩,解释下列词语新词:______________几时回: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__________徘徊:______________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预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那么什么是情?什么是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那一句相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小园香径独徘
- 舒乙 父子情 1.作者在文中说“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通常情况下,这个“父亲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2.“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3.给儿子示范撒尿,允许儿子听大人说话,对儿子的功课和成绩不感兴趣,带儿子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这些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大容易被家长们所理解,你怎么看待老舍先生的这些做法?4.作者说自己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两份礼物,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5.老舍先生对儿子平等相待:“呀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可是当儿子出门远行时,却又关心儿子的车票和皮带,你怎样理解这种父爱?6.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说老舍先生“是个复杂的父亲”,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老舍先生在教子上的“复杂”?
- 两实心球a、b的密度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放入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2:3,则可能是( ) A.两球均沉入水底 B.两球均漂浮在水面上 C.a球下沉,b球漂浮 D.a球漂浮,b球下沉
- 如果a表示一个数,那么-a的数学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