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短篇古文个我找十篇短片的古文,原文和翻译都要的,要短片的!古文的确o(∩_∩)o...哈哈,
十篇短篇古文
个我找十篇短片的古文,原文和翻译都要的,要短片的!古文
的确o(∩_∩)o...哈哈,
1、
原文: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翻译: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2、
原文: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翻译: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3、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4、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翻译: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5、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翻译: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6、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7、
原文: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翻译:王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曹丕和弟弟曹植当时都很欣赏王粲,知道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来为王粲送行.
8、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翻译:这个说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觉得自己样貌不佳,镇不住外国使臣,于是就让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没想到来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边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了,二话没说,派人追去把来使杀了——看来他虽然惜才,嫉恨聪明人也是有传统的啊.
9、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10、
原文: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翻译:左太冲就是左思,潘岳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潘安的原型.潘岳小伙子长得帅,挟着弹弓又添几分英气,走在街上引得女人们都手拉手围着看;左思的《三都赋》虽然一度弄得洛阳纸贵,但样子实在对不起观众,是故学潘岳的样儿游走的时候被一群老太太吐了满脸吐沫.
是为了应付初中暑假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