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一诗中的“音乐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再别康桥》一诗中的“音乐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
试析《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音乐美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像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节奏舒缓流畅,和谐自然,伴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旋律优美柔和,轻盈委婉而略带忧伤,拨动着广大读者的心弦,呈现出音乐美的特征.本文试就旋律优美、节奏和谐两方面对本诗音乐美的特征作一浅析.一、旋律优美.旋律是音乐外在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就像时间维度上的一条美的曲线,付诸人的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在本质上是人类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从外在来看不是乐曲,没有旋律,但诗歌却以文字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绪,这种情绪与音乐旋律所表达的人类情绪是一致的,这是音乐和诗歌两种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欣赏诗歌必然要体味诗人的情感,这时你就会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清晰地捕捉到一个美的旋律.欣赏《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曲旋律优美的音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首节奏响了全诗的主旋律,乐曲舒缓、轻盈、柔和而略带忧伤,表达了诗人留恋惜别的情绪.“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乐曲在主旋律的基础上拓展开去,呈现出亲切如歌、明亮、优美而带有多处颤音的旋律,表达诗人对康桥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逐步解开诗人的留恋别情,诗人此时沉浸在幸福回忆的喜悦之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乐曲继续在明亮、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展开,在时而奏出优美的颤音之后,出现一个较强的乐句,表达诗人深深地留恋之情.“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一个较强的乐句之后,乐典略有低徊,但旋即高起.在几个高亢的乐句之后,乐曲顿入低沉.表达诗人复杂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草一木纵然很美,然而它就像一个美梦一样,这个美梦深深触痛了诗人的心,乐曲变得哀怨忧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自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一阵低沉之后,乐曲迅即高亢热烈,清晰而嘹亮,舒展而放纵.表达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随着诗人情绪的高涨,至此乐曲奏出了全诗的最强音.“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是康桥.”随着“但”字一出,乐曲嘎然而止,此节是无乐曲的独白,诗人的情绪一下子跌入最低谷,诗人的留恋之情至此也达到了最高点,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诗人此时的情绪是最恰当不过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主旋律飘忽而来,仍然轻盈柔和,但乐曲没有了忧伤而是更加坚定和明亮.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一番自我洗礼后的洒脱情怀.二、节奏和谐.节奏也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分明严谨,和谐自然;韵式上每小节严守二四诗行押韵,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徐铺展开来,形成涟漪般优美的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很好地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快感.徐志摩先生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极力推崇闻一多先生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尤其注重音乐美.他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再别康桥》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艺术的诗学主张,突出地体现了诗歌音乐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