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称刘禹锡为什么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什么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是曹丕《典论论文》开篇之句,细究起来,也不尽然,当刘禹锡遇到了白居易,却留下了千古佳话.
中唐时期,宦官弄权,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社会动乱,可能是乱世出才子吧,这个年代,却造就了一批诗坛圣手,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是也.颇为巧合的是,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出生于772年,刘禹锡于842年去世,白居也于4年后(846年)卒于洛阳.
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遇世不济,命运多舛.刘禹锡21岁中进士,踏入仕途,可谓春风得意,31岁担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年轻气盛,毫不犹豫参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的政治革新运动,不到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退位,宪宗即位,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同时贬为司马的共八人,这就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从此,刘禹锡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政治流浪生涯,直到宝历二年(826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
自古英才多磨难,白居易仕途也是坎坎坷坷,少年就有诗才的白居易,16岁时就写出传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左赞善大夫、翰林学士等官职,元和年间任左拾遗,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变色.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此等大事,当权者却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火上心头,便上疏缉拿凶手,以正法纪.权贵趁机诬陷他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随即被驱逐出京,贬为江州司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55岁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白居易也从苏州归洛,途中,两位大诗人在扬州相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老友相聚,分外愉悦,宴席上,他乡遇故知,人逢喜事精神爽,推杯换盏,都有点喝多了,白居易趁着酒兴,写下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家族同辈长幼排序,刘禹锡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读了白居易的诗,刘禹锡激情难抑,诗兴勃发,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拍案叫绝.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至今传唱,脍炙人口.扬州席上白刘唱和,也留下了诗坛佳话.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中唐诗坛上相颉颃,诗交多年,是“同年同病同心事”.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推崇备至;而世人则称白居易为“诗魔”、“诗王”,两人在诗歌上齐名,世称“刘白”,他们的诗歌,传世之作极多.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
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