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形式分析未来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问题描述:

根据目前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形式分析未来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字数越多越好)

  (一)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已经在多国蔓延.美国5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迫使美联储放弃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降息政策.欧盟5月份通胀为3.6%,创16年来新高,6月份进一步达到4%.部分新兴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巴西,通胀水平都超过10%,据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一半的国家物价涨幅将达到两位数.在全球物价高涨的同时,我国CPI涨幅已经从2007年前5个月的2.9%提高到今年的8.1%,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和食品价格回落影响,5月份当月同比涨幅略有下降,但物价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而且中长期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一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攀升.前5个月,大豆、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上涨77.9%、75.6%、78.8%、64%和66.9%.在刚刚结束的与澳方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我国接受了铁矿石上涨80%—96%的涨幅.二是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增大.国内市场粮价远低于国际市场,5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比国内市场每吨高3560元、200元和80元.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农民种粮效益偏低.为保障粮食安全,防止出现粮食大规模走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呼声很高.三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上涨.前5个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当月涨幅从1月份的11.9%逐步提高到5月份的21.4%,其中钢铁、原煤和成品油价格分别上涨40.4%、33.2%和17.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幅自去年10月以来逐月攀升,今年4月份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3.6%.四是成品油、电力和煤炭价格理顺将增大涨价压力.为缓解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市场原油倒挂问题,国家近期调整了国内汽柴油价格,将影响全年CPI上涨0.5个百分点,但上调后大体相当于原油价格每桶90美元的水平,距离当前约140美元的国际油价,还存在很大的调整压力.同时,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电力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电力价格调整幅度也是远远不够的.五是城市公共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大.当前,城市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以及供水、供暖和供气等公共服务价格仍然偏低.
  通货膨胀一旦超过一定的水平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改变居民和企业的预期,对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越南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涨,6月份高达26.8%,国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当前,要密切关注我国通货膨胀走势,防止通胀水平过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同时,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这样做短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但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供给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靠价格管制来解决通胀问题很难奏效.从国际上看,美国1973年左右曾试图依赖价格和工资管制遏制通胀,反而适得其反;委内瑞拉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虽把成品油价格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但全国的通货膨胀率却超过20%.
  2007年我国新增石油消费已占全球新增石油消费的近40%,国内成品油价格政策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上调后仍然偏低,甚至低于某些石油出口国水平,国内石油需求居高不下,加大了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压力.据中金公司测算,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提高50%,炼油毛利就能达到国际水平,国内供给就会增加,也会抑制部分不合理需求,减缓油价上涨压力.而且,如果2008年中期国内油价提高50%,则我国2009年通胀水平将降到7.3%;如果不提高,则2009年通胀水平将达到8.7%.
  (二)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和政策调整产生叠加效应,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前5个月,出口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若考虑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美元升值幅度较大的因素,出口实际增长下降较快.特别是在一些外向型经济地区,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前4个月,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低于全国24.4%的增长水平,比上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回落10.7个百分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更大冲击,广东省前4个月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0.7%、7.4%和7.6%,回落11.2、18.5和29.2个百分点,全国服装出口5月份已经出现同比0.64%的负增长.在出口增长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不少出口型企业效益明显下降,有的甚至陷入亏损状态,但许多企业表示,目前只能暂时以牺牲利润来保住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这种局面难以长期为继.
  近两年来,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措施.部分加工贸易规模较大的地区对此反映强烈,认为政策调整范围广、出台时机急,而且过于频繁,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过大.而且,这次政策调整使很多外商认为我国原有的外贸外资政策产生了方向性变化,对政策风险的忧虑与日俱增,经营信心受挫.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主要是控制“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政策的出台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欧美经济濒临衰退造成的严重影响,时机选择不尽合适.建议暂缓出台新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保持已有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缓冲期,避免对出口造成过大冲击.同时,建议对出口增长和出口企业利润增长回落的情况,要按行业和按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评估政策调整的效果,不能仅通过行业平均数变化来看问题.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区别对待.对纺织服装、玩具等我国优势突出、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产业,特别是其中一些高端产品,应该考虑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三)房地产市场走势可能出现逆转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房价涨幅出现高位回落,不少大中城市房价开始下跌.前5个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增长11.3%、10.9%、10.7%、10.1%和9.2%,呈逐月回落态势;月均环比涨幅为0.2%,明显低于去年1.0%的涨幅,5月份当月有12个城市出现环比负增长.分地区看,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新建住房价格今年以来呈负增长,成都、重庆5月份新建住房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4%和-0.1%,北京、天津等环渤海主要城市房价小幅上升,但涨势明显趋缓.在一些城市,名义房价虽没下降,但开发商已经出台“买房送车”等隐性降价措施.二是成交量大幅萎缩.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8个百分点.在价格上涨趋缓和成交量萎缩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前5个月同比增长3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不少专家分析,这是前期在建规模过大所致,不一定反映需求仍然旺盛.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和建筑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2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10%,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5%左右,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约20%,来自房地产的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地方干脆就是“土地财政”.截至6月底,我国资本市场股票指数自年初以来已经下跌近50%,而同样作为资产价格的房地产价格,“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影响非常显著,一旦出现房价大幅下跌,影响不可小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房价大跌引发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前期,也曾出现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当前,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交易量和开发投资方面的情况,密切关注并及时分析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和调整调控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预期.另一方面,要科学评估和防范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产生的潜在风险,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出现因房价大幅回落而集中暴露财政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农资价格、农村用工成本和农机作业费大幅度上涨.春耕备耕期间,磷肥、钾肥涨幅高达100%至200%,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目前,农肥涨价压力仍然很大,尿酸、磷酸二铵国内外价差也分别由去年9月的每吨690元、1042元扩大到今年5月的2050、3800元.6月20日,国家调整柴油价格,将使以石油及其制品为原料的农资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尽管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家三次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是粮食直补与粮价上涨难以抵消种粮成本的上涨,农民种粮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据有关农户调查资料估计,2008年一亩小麦纯收益为153.5元,比上年减少49.74元,下降24.5%.
  目前,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粮食最低收购价不能发挥指导作用,形同虚设,不能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应仅是作为托底价和保护价,还应当起到指导价和标杆价的作用.从当前情况看,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操作成本也低于不断增加各种补贴的方式.据有关估算,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1毛钱,农民将增收达1千亿元.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当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证农民种粮收益.
  (五)“热钱”流入规模增大
  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速加快.5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比年初增加26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增长5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除去提前结汇、资金到位比较集中等因素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热钱”加速流入.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将构成威胁.一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央行被动结汇,通过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以缓解由此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主动性受到制约.二是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这些短期国际资本将可能利用我国经济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和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对金融市场进行冲击,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目前,人民币经常项目已经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资金可以借助可兑换项目,通过复杂多样的方式和渠道进行跨境流动,隐蔽性很强,监管难度很大.解决“热钱”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弱化资金流入的动力.汇率调整有利于弱化升值预期,但调整方式需要完善,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
  (六)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在继续收紧银根、控制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建议加速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适时允许省级地方*发行地方债券和定向灾后重建债券,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应做好解释工作,把握好出台时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起金融市场大的波动.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为缓解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可以降低收费公路通行费等税费标准,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加大税收减免和抵扣.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