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呀
孟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呀
上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孟子从天与人,主体*与超验之命,自我与群体,道德原则与具体境遇,功利与道义,以及人格理想等方面,对原始儒学作了多方面的引申和发挥,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正是在孟子那里,以善的追求为轴心,强调人文价值,崇尚道德*,注重群体认同,突出理性本质,要求人格完善等儒家的价值观念取得了更为完备的形式,并趋于成熟和定型.如果说,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那末,孟子则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深化了儒学.当然,孟子在展开孔子思想的同时,也凸显了儒学的某些负面趋向.在天人关系上,以仁为核心的人道原则固然得到高扬,并被赋予更为具体的内涵,但自然的原则不免有所忽视;在名实之辩上,理性环节获得了较多考察,但感性闻见则未能得到应有的定位;在力命关系上,道德领域的主体*诚然被视为题中应有之义,但经天纬地的历史创造则又被淡化;在义利关系上,道义的内在价值一再得到强调,但功利的意识又被过分地抑制.此外,群体原则的提升与个体原则的相对弱化,拒斥异端所蕴含的独断趋向,现实的批判意向与往古的理想化之间的纠缠,等等,这些方面使孟子所系统化的儒学又呈现出复杂的意蕴,并相应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多重影响. 按传统的看法,儒学以内圣与外王为主题,在孔子那里,二者已开始得到双重确认.相对而言,孟子对内圣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尽管孟子本人并非远离经世之域,但其价值追求的逻辑归宿,则是内圣之境.他把自然(天)的人化主要理解为化天性为德性,将人的*限定于自我的道德选择,凸出道义的内在价值,强调自我意识(良知)的功能,以求其放心为学问之道,等等,都处处展示了一种内圣的定向.在理想人格的设定上,这一思路表现得更为明显.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目标,在儒家那里,善的追求最后总是指向理想的人格境界,不妨说,正是人格的设定,集中折射了其价值取向.按孟子的看法,完美人格的根本特征,主要体现于其内在德性,自我的实现(从本然的我走向理想的我),首先便以仁、智等内在品格的形成为标志,成人(达到理想人格)的过程则相应地以内在的善端为出发点,并表现为这种善端的自我展开.较之孔子及后起的荀子,孟子更多地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内圣之境,而儒学的内圣走向,也由此获得了其历史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