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历史小故事,500字左右6篇
我需要历史小故事,500字左右6篇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几次三番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信陵君救赵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音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厘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厘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兵回楚国去了.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
正在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张禄,说有要紧的事求见.
张禄原是魏国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音gǔ)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送给他一份厚礼,范雎坚决推辞了.
就为了这件事,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向相国魏齐告发.魏齐将范雎严刑拷问,打得他几乎断了气,肋骨被打折,门牙也打掉了两颗.最后,魏齐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来,扔在厕所里.
天黑下来,范雎才从昏迷中醒过来,只见一个兵士守着他,范雎恳求他帮助.那个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却向魏齐回报,说范雎已经死了.
为了怕魏齐追捕,范雎更名换姓,自称张禄.
那时候,正好秦国有个使者到魏国去,范雎偷偷地去见使者.使者就把他带到秦国.
范雎到了秦国,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约定日子,在离宫接见他.
到那天,范雎上离官去,在宫内的半道上,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来了.范雎故意装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从大声吆喝:“大王来了.”
范雎冷淡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
正在争吵的时候,秦昭襄王到了,只听见范雎还在那儿嘟嚷:“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哪儿有什么大王?”
这句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请到离宫,命令左右退出,单独接见范雎.
秦昭襄王说:“我诚恳地请先生指教.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只管直说.”
范雎就议论开了.他说:“秦国土地广大,士卒勇猛,要统治诸侯,本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可是十五年来没有什么成就.这不能不说相国(指穰侯)对秦国没有忠心办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说:“你说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要出兵打齐国,就算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大王也没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我替大王着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就能够扩大秦国的地盘.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韩、魏两国先兼并了,齐国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能打下六国,统一中原,全靠先生远交近攻的计策了.”
当下,秦昭襄王就拜范雎为客聊,并且按照他的计策,把韩国、魏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
过了几年,秦昭襄王把相国穰侯撤了职,又不让太后参预朝政,正式拜范雎为丞相.
魏王受到秦国的威胁,十分惊慌.相国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打发须贾到秦国去求和.
范雎听到须贾到了秦国,换了一身破旧衣服,到客馆里去见他.
须贾一见范雎还活着,吓了一大跳,说:“你现在在干什么?”
范雎说:“我就在这儿给人家当个使唤人.”
须贾见他身上穿得单薄,冻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茧绸大褂来,送给范雎,并且留住他一起吃饭.
须贾说:“听说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张禄.我很想见见他,不知有没有人能够给我引见?”
范雎说:“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识.大夫要见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见他吧.”
范雎陪须贾到了相府门口,对须贾说:“大夫等一会儿,我去通报一下.”
范雎进去不久,里面传出命令:丞相升堂:叫须贾进去.须贾问守门的侍者说:“刚才同我一块儿来的范叔,怎么还不出来?”
守门的说:“哪儿来的范叔,刚才进去的不就是咱们的丞相吗?”
须贾这才知道丞相张禄就是范雎,吓得一身冷汗.他进去后,跪在地上爬到范雎面前,连连磕头,说:“我须贾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请丞相把我治罪吧.”
范雎把须贾狠狠地数落了一顿,接着说:“你今天见了我,给我这件绸袍子,总算还有点人味儿.看在这个份上,我饶了你的命.”接着,他又叫须贾捎信给魏王,要魏王杀了魏齐,才允许魏国割地求和.
须贾回到魏国,把范雎的话回报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齐走投无路,只好自杀.
魏国求和,秦国就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先向韩国进攻.
周公辅佐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把带头*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