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辐射能量分布在怎样的波段?主要辐射能量集中在什么波段?

问题描述:

太阳的辐射能量分布在怎样的波段?主要辐射能量集中在什么波段?

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
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散射太阳辐射和直接太阳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其强度和光谱能量分布都发生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大气上界小得多,在太阳光谱上能量分布在紫外光谱区几乎绝迹,在可见光谱区减少至40%,而在红外光谱区增至60%.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从极地到赤道分布比较均匀;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量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日辐射总量有两次最大,年变化小.纬度愈高,日辐射总量变化愈大.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每年1月2日至5日经过近日点,7月3日至4日经过远日点.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
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赤道上四季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赤道以外昼长四季有变化,40°纬度的春、秋分日昼长12小时,夏至和冬至日昼长分别为14小时51分和9小时09分,到纬度66°33′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时间正好相反.
天文辐射的时空变化特点是:①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必然导致地表各纬度的气温产生差异,在地球表面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②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它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
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
太阳辐射能在可见光线(0.4~0.76μm)、红外线(>0.76μm)和紫外线(<0.4μm)分别占50%、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
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地表面平均温度约为300K),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地面的辐射能力,主要决定于地面本身的温度.由于辐射能力随辐射体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所以,白天,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较强;夜间,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
地面的辐射是长波辐射,除部分透过大气奔向宇宙外,大部分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其中水汽对长波辐射的吸收更为显著.因此,大气,尤其是对流层中的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热.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大气辐射.由于大气本身的温度也低,放射的辐射能的波长较长,故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地面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这种大气的保温作用使近地表的气温提高了约18℃.月球则因为没有象地球这样的大气,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温度昼夜变化剧烈,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夜间可降至-183℃.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和大气之间以长波辐射的方式进行着热量的交换,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可用地面有效辐射(F0)表示:
F0=Fg-δEA
地面有效辐射就是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间的差值.通常,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所以地面辐射要比大气逆辐射强.
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
(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
(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
(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