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品德

问题描述:

如何养成良好的品德

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的体现,道德人格是一个和一种*自觉智慧的实践,是之所以区别其他动物的关键所在.因此,改革我国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输与德性养成有机的结起来,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古希腊特尔阿波罗神殿墙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谜.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尽管有脑力风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类研究课题风靡全球,但是我们还远远做得很不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论述要建设我们高度*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把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有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途径.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目前,有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不高,超前、过高、或不按教育规律进行德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无法承受;有的教师脱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只求形式、不讲内函.致使学生无法接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沱江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