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例如,① 大王来 何操 ② 沛公 安在 ③ 臣实不才,又谁 敢怨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⑥吾 谁欺 ,欺天乎?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例如:①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 也.(未有之)②臣未 之闻 也 (未闻之)③我无 尔诈 ,尔无我虞.(无诈尔…)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 或欺 .(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① 宋何罪之有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 也.③将 虢是灭 ,何爱于虞?④ 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⑤ 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⑥ 子曰:“求,无乃 尔是过 (责备你)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是这种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其它语句如:1惟余马首是瞻.(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2惟陈言之务去.(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 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