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明确的解释?
“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明确的解释?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的认识首先是从天人关系中加以把握的.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思想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天人合一.\x0d从史料记载上看,“天人合一”观念肇始于孟子的“天人相通”说.大体而言,天人合一是 指“天道”与“人道”或自然与人事相通、相类和统一的.《孟子·尽心上》说:“知其心,知其性,则知天矣.”在这里,孟子将“天”义理道德化,强调“人”与“天”是相通 而整和为一体的,“天”是人伦道德的根源,人心善性是禀天之赋.天性一贯,认识了自己的本心善性便能认识“天”,“天”的义理原则便存在于人心之中,通过“尽心”、“养性 ”即可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为此,孟子又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 性事天”,核心是强调人性与天道相通.人只要善于扩充自己心中的“善端”,就可以认识人之天赋的仁义礼智的本性,同时也就认识了天的本性.\x0d宋代的张载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正式提出了“天人合一”命题.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太虚”.“太虚”即气,人与自然都统一于气.在《正蒙·乾称》中,他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儒者则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这里,张载用《中庸》 的“诚”、“明”学说解释人性与天道是统一的.在他看来,如果不承认人的作用即天的作用 ,就是不诚;如果不承认知天与知人的统一性,就是不明.所以,诚明就是要肯定天道与人 性的统一.故而他又主张“本天道为用”,“范围天用”,强调要把天之“用”与人之“用 ”统一起来.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概括而论是从天人关系出发阐释人对于宇宙的一种 态度和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它试图确立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认为宇宙好比一个大家庭,乾坤是父母,人是子女,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履行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 务.人之一生,不需要道教许允的“长生”,也不需要佛教承诺的“无生”.人应求在不足百年的有生之年以积极的态度“乐生”,面对现世尽其所能担负为人的社会道义.社会的道 义亦即宇宙的道义.如果人能理解这些道义,就不只是一般的道义行为,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可谓之“天地境界”.\x0d关于“天人合一”,其他思想家也多有论述,如二程讲的“体用一源”;朱熹讲的“天即人 ,人即天”;陆九渊讲的“宇宙内事是己份内事,己份内事是宇宙内事”;王守仁讲的“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为一体”;王夫之讲的“天人同于一源”等.\x0d综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尽管不同思想家的立论基础不同,但从其整体的思想渊 源以及文化传统来看也有许多共同的理论内涵,这些共同点是:第一,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作为自然中的分子,人也应当遵守其规律.第三,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第四,倡言人生的理想境界是天人的和谐.由此我们可以说,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从人与整个宇宙的关系出发,把人作为整个宇宙的核心来考虑,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的统一,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突现以人生和人心为关照的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