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 中描写白妞歌唱的语句有哪些体会并概括他们表现了说唱者哪些特点

问题描述:

明湖居听书 中描写白妞歌唱的语句有哪些体会并概括他们表现了说唱者哪些特点

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把白妞的歌声描写得生动可感.
第一,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初不甚大”——演唱的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第二,多角度生动设喻.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如描写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比如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人天际”描写“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用“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弦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又比如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还有从声音方面设喻的,如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能受到事牛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方法,使读者对于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节奏感,而且有具体的细节感受;不仅能似乎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态的形象,获得沁人肺腑的轻松畅快的感受.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的描写和音乐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
一是戏园盛况的描写.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无不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二是琴师的精彩弹奏.“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三是黑妞的出色演唱.文章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使听众“以为观止”,把话说到极处,似乎无以复加;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为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四是观众的评论.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章专 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声音初不 甚大……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过听者感觉,描写了声音的甜润,使人畅快.
“越唱越高……愈险愈奇.”——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高亢、挺拔.
“陡然一落……周匝数遍.”——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曲折、轻快.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直接描写声音由低细到消失.
“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纵横散乱.”——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这一声飞起……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通过听者听觉,用熟识的声音表现未曾听过的声音,描写了声音的清脆、热闹.
“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直接描写声音的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