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核舟记》中“船背稍夷”船背指的是什么?
请问《核舟记》中“船背稍夷”船背指的是什么?
核舟“船顶”与“船底”的辨正
zhx转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四年制课本第四册第18课《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课文注释是: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核舟记》赏析(隋树森《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其船背稍夷”也作了分析,“船背”一词,现语文课本加了注释.有的旧的语文课本把它注为“船底”这大概是把“背”字理解为“正面”“背面”的“背”,认为“船背”就是船的“背面”,也就是“船底”,这是错误的.“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舟中夜雨》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到底《核舟记》中这里的“其船背稍夷”具体指的是核舟的“船顶”还是“船底”,我们认为,还是解为“船底”更为确切.
其理由有四:
第一、从《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来看,共有两个义项:背,①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②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根据词典上的这两个义项的解释来看,显然课本与教师教学用书上采用的是第一种释义,这里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很明显,“核舟”本身应该是物体,即是用桃核雕刻的一个小舟,它可以说是属于古代的艺术雕刻品,那么既然是物体,就不能解释成是动物的躯干,所以“背”应取第二种释义,才更科学,即应指物体的反面,就是指核舟的船底.
第二、从这篇文章的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说明性文体的文章,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课文内容说明了明代的奇巧人王叔远核舟雕刻的精湛技艺,从本文的说明顺序上来看,《核舟记》说明的顺序比较清晰,课文按照船中(舱)、船头、船尾、船背来复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重点说明的是船舱和舱上的小窗,船头三人的动作和情态,船尾两个舟子的动作和情态,最后应该说明的是船底(船背)的题名、日期、篆章等,如果说船背是船顶的话,那么,由船中(舱)、船头、船尾,再写船舱顶,这就不符合说明顺序的逻辑,也就是说它的说明顺序混乱,所以按照说明文体的说明顺序的逻辑来说,这里的“船背”应解释为船底才对.
第三、从雕刻品的题名上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的雕刻艺术品,雕刻人的题名、日期、篆章等文字,一般雕刻在底部或末尾不明显的地方,如果刻在核舟的船顶,鉴赏者看到这件艺术品的时候,首先看到就是谁谁雕刻的,那年那月那日那个朝代,这不符合艺术品雕刻题名的习惯,我想做为一个雕刻艺人来说也不愿这样大张旗鼓的把自己的题名雕刻在显眼的位置上来突显自己的技艺,所以说把题名等刻在船舱顶是不符合艺术品雕刻的题名习惯,而解释为船底,同时更能说明核舟雕刻者王叔远技艺的奇巧精湛.
第四、从白居易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中的“船背”解释上来说,这里的船背指的单单是船顶,有些牵强,这样的解释我们也不敢苟同,因为就这两句诗现如何解释我们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即使解释也不能像文中解释的那样,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里船背可以说根本不能做船底解,而应是船的后部才有理,即背的第二种释义,即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原因是在《舟中夜雨》中的情形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可能是这样的情境:当时诗人白居易所坐船是在逆风而行,由于风大,再加上船舱的遮挡,夜雨打的应该是船的后部,即船尾.这也与风浪打船头相对,同时这也符合诗的对偶句式.那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像:如果当时诗人白居易所坐船是在顺风而行,也可以理解“夜雨”打的是船的后部,而不能只是船的顶部,如果这样解释为船底,也不能与船头构成对偶.
综上所述,《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课文注释是: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是不科学的,船背不应解释为船顶,而应解释为船底,也不能像教师教学用书中隋先生用唐朝诗人白居易《舟中夜雨》中的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来附庸风雅,总之我们认为还是应把旧的语文课本上的注释“船底”拿来作注释为好,这才比较合理,这不是复古,而是对知识的求真态度.愿与同仁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