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人贪婪的例子

问题描述:

有关古人贪婪的例子

《道德经》是一本好书
中国的士人向来都是“外儒内道”
儒讲究入世济民,道讲究养性修身
我觉得儒道思想并不矛盾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道思想融合的最好例子
我理解的道是一种自然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物极必反,道家认为物质要想不消亡,就必须保持一种“虚”的状态,就像一个杯子必须要留有装水的余地,不然水就会溢出,那样杯子的作用也就杯否定了。
现今的文化大多是教人如何追求各种幸福,却没有看见追逐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不是让人不思进取,而是要教人如何分辨自己的本性,教人明白追求的是符合自己本性的东西才能得到最多的幸福。一个人需要的是什么?有吃的,有穿的,有爱,有这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就应该满足了。一个劲追求多余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满足人的贪婪和攀比的虚荣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是否定文化,而是否定这种贪婪与虚荣。设想一下,就算社会再进步又能怎么样?这种贪婪与虚荣又会有止境么?所以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拼命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而是修养自己的心。
这是我的一点浅薄理解,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楼主那句话的意思,我想老子想讲的大概是世上万物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的天道吧。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顶点,后面会是什么??

分,适应处境.单就这四个字来说,自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远非一两句能说清,但它是极严肃的儒家口号是不错的.但我们看看用了这几个字作名字的两位儒生——小说家的深刻尖锐的讽刺不也在这里么?另如王家兄弟名字亦取自儒典《论语》中“据于德、依于仁”的句子,一个名“德”字“于据”,一名“仁”字“于依”,可我们看看他们那嘴脸,可配得上这几个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