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荀子《劝学》中下面这段的解释?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问题描述:

有谁知道荀子《劝学》中下面这段的解释?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答理;前来传播不合礼法之事,别去追问;在你面前评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参与;态度野蛮的,别与他争执.所以,一定要是合乎道的标准,才给予礼遇;不按道的标准,就回避他;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