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摘抄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20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一、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二、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三、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除以上几方面的措施外,王安石变法派还实行了改革科举制、整顿学校等措施.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15年.在这15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有的是因为变法派自己改变了初衷,有的是因执行新法出现偏差,但基本上都部分地收到了预期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地主阶级的下层和自耕农民从事生产的条件获得一些保证.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好处则很有限.虽然如此,王安石的变法总归多少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北宋的统治.封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当时朝廷内外的仓库所积存的钱粟“无不充衍”.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佑初期全被废罢.
说到王安石变法人们总是认为那是一次失败的变法,是横遭司马光等元老重臣竭力反对,各级*官员在执行新法时又阳奉阴违,随意曲解,不得实施,百姓对变法也不甚理解,怨声载道,所以只能以失败告终.
其实在我看来,那不是一次失败的变法,而是一次成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实践,它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能让新法出笼,让宋神宗皇帝拍板通过,而且还付诸实施.从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49岁的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实行变法开始,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共16年,都是改革变法的16年.这16年,无论反对派怎么反对、限制新法,也没动摇过宋神宗支持实施新法的信念.
不管各级*官员怎样从中作梗,扭曲新法,甚至借推行新法之名而谋取私利,都没能阻止了新法的实施.比如在执行有利于百姓的“青苗法”时,将本来是由农户可在青黄不接时向*申请的低息贷款,改为了*强迫农户接受贷款,而利息却比豪强大户的高利贷还高.把“青苗法”变成了盘剥农户的一把刀子了,使得农民叫苦连天,即使这样也没有让神宗皇帝收回实施新法的命令.
在16年里,王安石就能通过“变法”的形式,裁并了一百几十个州县,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在政治制度改革上,整顿了科举和学校,为培养人才准备条件.同时还减免税赋,兴修水利,打击官商勾结,限制市场垄断.到了元丰年间(1078-1085年),已出现了经济恢复的气象,北宋学者陆佃说:“造元丰间,积票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
这样的辉煌怎能说王安石的变法是失败的呢?
一直到宋神宗1085年去世,王安石失去了靠山,变法才停了下来.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人治的时代,人没了,谁还能治,只能由下一个皇帝来“人治”.至于他喜欢不喜欢“变法”,那就与王安石无关了.说到底,*都是人家的,人家用你“变法”你就去变,不变就收回去.反正有了16年的实践已证明变法是成功了,这还不足够证明王安石的政绩吗?若按当今评价官员“成绩是主要的”标准,我看王安石应该算是一位伟大的成功改革家.
怎么能说是变法失败了呢?中国古代社会从来都是一个天子一个令,一朝天子一朝官.神宗皇帝死了,自然要有新天子,新号令,新官员了.如果神宗活下去,新法就能推行.莫说当时的封建社会了,就连如今的一些县乡小官,许多很好的政策还坚持不了16年呢,甚至是一届一改,这能说是改革失败吗?16年按当今的四年一届*算,也算是四届*一个号令了.这于古于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16年的变法中,神宗并没有处处设置障碍,反对变法,就足够了.一个皇帝能16年对自己推行的“政策”不朝令夕改,这足以让一个改革家大展宏图了,我们还得指望一个皇帝有什么别的大作为吗?
如果从历史的发展大进程上看,说王安石变法必然是失败的,那就像说封建社会也必然是死亡的一样.把话说到必然的规律上,那当然永久正确.因为别说王安石救不了北宋,皇帝不也救不了自己的王朝.
所以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们应该多从积极的意义上分析一下王安石的16年变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改革就会成功,改革就会受到历史的肯定.王安石是变法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