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莲说》的问题1.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2.课文赞扬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别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3.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于《爱莲说》的问题
1.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2.课文赞扬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别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3.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2,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但我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近朱者真的赤,近墨者真的黑吗?这或许只代表了一种人,那就是自控能力特别差的人.如果一个人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我真为他感到悲哀,因为他做人太失败了,没有头脑,没有立场,很容易就受到他人的影响.内因和外因的不同.从哲学是说,是内因决定外因.不过在现实中,有些人是经不住诱惑的,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每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都不同,究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要看自己的是非观了
,3,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