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力的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因为跟后边参考答案不符.”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角度提示:(1)要保护、鼓励儿童的创造力;(2)应试的种种束缚对儿童创意力的伤害;(3)创造与规范的关系;(4)创造与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矛

问题描述:

关于创造力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因为跟后边参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角度提示:
(1)要保护、鼓励儿童的创造力;(2)应试的种种束缚对儿童创意力的伤害;(3)创造与规范的关系;(4)创造与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矛盾;(5)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6)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长远,解放思想,抓住良机,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7)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非功利性的;(8)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等等.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该《决定》中,除对学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之外,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就创造的性质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整合
(一)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不相关,有的则发现有高相关;有的发现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有的发现智力低则创造力必低;还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随着测量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虽然创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造力,但却并不能保证总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关的.创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独立性强、自信、常常被复杂性所吸引、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孝幽默、爱自行学习、愿意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应、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等[3~6];而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等许多消极个性因素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显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以人的创造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智力因素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观察力发展中敏锐性的提高,思维力发展中探索性的培养,想象力发展中独特性与灵活性的增强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过程,它可以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排除种种干扰,稳定情绪,从而为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为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一切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谐发展.因素可以说,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二)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则是主体自身意识不到并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识,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高度统一的产物.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意识控制着.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长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创造的强烈追求和思考,虽然没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确显示出来的结果,可它确实也会在心理深处潜意识地累积起来,积淀为创造的某种基矗可以说,在创造活动还在进行而无明确结果时,在创造的苦思冥想尚未获得某种启示而豁然顿悟之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创造成果出现时,这种潜意识状态就过渡到显意识了.可见创造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融过程.
潜意识是人类重要的信息库,人的绝大部分信息,就以这种形式深藏在潜意识的汪洋大海里.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经过选择的刺激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