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寻 曾国藩 诫子书 翻译

问题描述:

急寻 曾国藩 诫子书 翻译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三曰
四曰

曾国藩遗书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如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