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完整的高中政治必修3的重点知识整理
谁有完整的高中政治必修3的重点知识整理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和法制建设.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五彩缤纷的景象.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等.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作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内容.
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当社会制度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落后文化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人们丧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对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事业.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文化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根本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基本特征).
2、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主旋律★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文化健康发展.
3、*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4、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原因: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推动科技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崛起,通过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提高我国公民的*素养,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渗透,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思想道德体系★
*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思想道德的内容.
*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法律规范相协调.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治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德治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治国方略,都是为了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法律具有维护*道德的作用,*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和执行.
*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