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问题描述:

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是在古希腊罗马史诗的土壤里孕育的,史诗在反映现实、描写个人遭遇、集中时间描写某段时间发生的故事、注意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动等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
诞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早期的小说形式之一,它以出身下层的流浪汉为作品的主人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自述经历为线索,串联社会的各种画面和人物素描,以主人公流浪的经历表现人物的命运,并反映当时的社会各种生活状况.受其影响,英国小说的创作倾向由写传奇逐渐走向写现实,流浪汉小说作品的主题和结构、人物类型等方面也深深地影响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从笛福的个人传记小说起步,经过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和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文本模式和艺术形式上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英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个人传记小说和书信体小说的艺术模式开始沦为俗套.小说艺术的更新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此时,英国文坛又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亨利·菲尔丁.他不但继承前人创作的优点,首先提出了他的人性写作原则,而且还成功地发展了一种新的小说模式:散文体滑稽史诗,从而把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推到了顶峰. 本文主要是就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在现实主义方面的实践与成就进行论述,以期能更好地把握菲尔丁的小说方法.第一部分回顾了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兴起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回顾小说兴起的历史背景.菲尔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小说创作的. 第二部分阐述了这部小说对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实践.这部作品从史诗性、真实性、批判性和多样性等四个方式对现实进行显现,说明这部小说具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菲尔丁继承了斯威夫特讽刺小说的特点和英国小说幽默的传统,以犀利幽默的讽刺介入社会现实,旗帜鲜明地嘲讽了社会上的各种丑恶和不合理现象,矛头直指英国时任首相华尔普及其上层统治者.作者遵循文艺真实性的原则,运用大量幽默的词汇和句式、对比等手段,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外讽”,即在小说夹杂许多旁白和议论的讽刺手段,这种手法丰富了讽刺小说的表现方法. 第三部分指出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菲尔丁在他小说中表现出对人的极大关注,首次提出人性写作原则,即菲尔丁依据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理论和“缺憾美”的原则,运用对比的手法,着力揭示真实的人性,同时塑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廊,这种写作原则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菲尔丁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是菲尔丁对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文章从该理论建构切入,论述小说与史诗的亲缘、小说与史诗的区别,以及这部小说的史诗品格.
现实主义小说其实就是一种以散文体写的喜剧史诗;文章分析了小说的宏大的史诗叙事结构,这部小说既继承流浪汉小说结构的特点,又摒弃它的缺点,在结构上向前大大跨进了一大步.结构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花开两枝,各表两头”的双线结构、横向穿插以丰富主体结构、次要人物的辅助作用和“大团圆”封闭型的结尾,这种小说结构充分展现了十八世纪英国乡村和城市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了包罗万象的世相全景.这一点就是《汤姆·琼斯》最受人注目的史诗品格,就是它的现实主义成就. 叙述技巧上主要运用独特的外部叙述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插入作者的大量的旁白和议论,带领读者参与到小说的情节中来,并运用戏剧手法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紧张冲突,菲尔丁通过这种方式来着力营造小说的喜剧氛围,充分体现了菲尔丁的喜剧风格,为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善于表现社会生活的作家提供原型.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及其小说创作,尤其是菲尔丁在文学素材的源泉,文学的思想性和他对小说理论创新的勇气这三方面给我们予深刻的启示.本文指出,菲尔丁在认真总结前人文学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人性写作原则”和“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这极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