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描述: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所以本人想从微观操作层面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氛围七个方面对好课的标准作更深入的探讨. 1、教学目标要明确“三要点” 教学目标“三要点”具体指“知识吸收点、智能开发点、思想教育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三要点”去构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系.“知识吸收点”是指本学科本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智能开发点”是指智力和能力的开发,智力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就语数而言主要指听、说、读、写、算、操作等.“思想教育点”不仅仅指思想认识的提高,还包括兴趣的激发,习惯态度的形成,感情的陶冶,意志的锻炼等.其中“知识吸收点”是好课的基础,“智能开发点”是好课的关键,“思想教育点”是好课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2、教学原则要突出“三为主” 教学原则的“三为主”具体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应力求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三得”:“名有所得、一举多得、自求自得”.“各有所得”是针对学生间的固有差异提出的,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一举多得”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提出的.学生学习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自求自得”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让学生自己探求知识,自己寻求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以“教师为主导”必须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有”:“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心中有本”指教师心中要有大纲、有教材,并且要把握大纲精神,吃透教材的重难点.“目中有人”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围着教师的板书转.“手中有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训练为主线”是“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双向转换过程,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训”是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拔、帮助;“练”是指学生的探究、感悟、交流、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训”与学生“练”交相作用,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教师要处理好“训”与“练”的关系,教师的“训”要为学生的“练”服务,学生的“练”又为教师更好地“训”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的“训”更有成效. 课堂上的训练过程必须体现“三性”,即:“目的性、层次性、广泛性.”训练的“目的性”是指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开掘训练点,提高训练的价值和效果.训练点的开掘和设计,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文化功底和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训练的“层次性”是指训练过程要有梯度,要铺设台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拾级而上;训练的“广泛性”是指训练的面要广泛,要有代表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不同层面上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训练的“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训练的目的性,就无所谓训练的层次性,没有训练的层次性,就谈不上训练的广泛性. 3、教学过程要展示“三个会” 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会”是指让学生“学会、会学、会用”.其中“学会”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事实依据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独立的认知实践活动自己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会学”是指学生在自己“学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积累必要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会用”是指学生能将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或生活情境当中,做到“活学活用”. 有些学者提出将当前教育中的“双基”教学丰富发展为“四基”教学,具体说,就是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充实完善为“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用”的教学.这种观点颇具真知灼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次解决三大问题:知识从哪里来?知识是什么,有何联系?知识到哪里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真正意识上的“学会、会学、会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根本的保障. 4、教学方法要落实“六动、五保证” 教学方法中的“六动”是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情”;“五保证”是指让学生有“保证阅读课文的时间,保证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质疑问难的时间,保证多向交流的时间,保证练习实践的时间.” 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过程,并且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杜绝“满堂灌”“满堂问”,下决心减少讲解与发问,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教师的提问要具有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在“六动”中,“动眼”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耳、动口、动手”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操作等基本能力;“动脑”可以培养学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动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我国教学论中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将教学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第二类是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第三类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第四类是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动、五保证”的教学方法几乎将上述传统分类的教学方法全部囊括其中,而且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使教师更容易理解操作,更容易灵活运用.“六动、五保证”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着教学方法的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以启发式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第四,协调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组合. 5、教学手段要体现“三个化” 教学手段的“三个化”指“形象化、情境化、现代化”.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它们都具备形象化、情境化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身临其境,心通其情,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媒体的辅助作用,确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更主动地发展.它们的出现和使用给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也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带来了物质上的保证.当前,我们更应加强对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此外还要充分挖掘计算机的信息传输功能,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因为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信息源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信息量比较有限,而在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有计算机的参与,那么信息量就会十倍百倍地增加,而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6、教学组织形式要提倡“三个分” 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三个分”具体指“分层达标、分组合作、分类指导”.“分层达标”的目的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一刀切”弊病,本着“鼓励冒尖,允许落后”的教学思想,分层确立目标,分层给予指导,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进而在考查中也进行分层考核,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分组合作”是当前课堂教学教改当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因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创导合作.“分组合作”式教学,其座位安排由原来的“插秧式”排列改成“田字式”排列,从而给教师的组织教学和方法运用以及学生的交往形态等都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其优点表现在教师讲得少,问得少,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支配的时间多了,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多了,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他们的主体性得到激发,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分类指导”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具体内容的不同而临时按照类型分组,让学生*组合成临时的学习小组,教师按照不同学习类型的小组给予相应指导.这是“分组合作”的一种动态的特殊的组织形式,也是“开放式教学”所提倡的. 7、教学氛围要给予“两个重视” 教学氛围中的“两个重视”具体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可分三种:讲述语言,提问语言和评价语言.教师要特别重视对评价语言的研究.社会上曾有这样两句流行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两句话用在教学中也同样适合.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对他的评价是最具权威的,最至高无上的.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好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把他当作好学生来看待;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差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把他当作差学生来看待.同样,学生本人也会按照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所处的地位.所以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以及“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便可成才”的学生观,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馈中经常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成功的信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观,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来对待.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上师生间应平等对话,*协商,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选择的权利.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教育的奥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主发展.当前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对教育流派的借鉴,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