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宽容”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有关“宽容”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 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 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 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