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觉得故乡不值得怀恋,后面又说:“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表现出无尽的眷恋.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觉得故乡不值得怀恋,后面又说:“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表现出无尽的眷恋.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作者介绍了乌篷船哪些方面的内容?
3.第2段中加点的“大抵”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4.作者建议荣君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游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散文《乌篷船》,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 ① ”的水乡绍兴,你随处可见墨黑发亮的乌篷小船在玉带似的江河上悠哉悠哉地行驶着.
这乌篷船,绍兴人又叫脚划船.船篷是用两层竹篾编的,船身很窄.绍兴人出门,很喜欢用它作交通工作.
乌篷船既载过鲁迅的童年,也载过祥林嫂的悲哀,如今,它又载些什么呢?
为寻求答案,我专程去绍兴,在柯桥镇上雇一只乌篷船,顺着小清河,直划杜浦——闰土故里.
船家是位六十开外的硬汉,他说了声“坐好咧”,就一划一蹬,小舟便飘摇而前.田岸上的虫鸣鸟叫声,般公的划桨声,甚至鱼虾的过网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两岸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的厂房,枕河而筑的“晒台”民舍,整修一新的唐代古纤道和偶尔驶过的白帆纤船,及那十里一市的商贾盛况,让人既体味到“ ② ”的优美意境,又领略了泽国今昔的许多民风习俗.
船过绍兴仓安门外,船家已热得冒出一层薄汗,便脱去上衣,光着背边划边和我们聊了起来.
船家叫严光大,已造起六间晒台高楼.大儿子儿媳在村办工厂做工、二儿子二儿媳妇在上海搞建设.两兄弟每年给老的敬养费不少于万元,可老汉却照旧去划船.“乡下人闲不得,闲适多了反而生病.我划乌篷船,一来活活筋骨,二来可赚一碗老酒,省得去破费儿媳们的钱.去年我替企业运货,每天往返绍兴、肖山,少说也有百十元.我家三代划乌篷船,爷爷爹爹划得个叮当响,唯有我划来个金窝窝.” 船家笑着,一脸的满足.
正午时分,我们到了杜浦.
杜浦,紧靠杭州湾,村外是一片沙地,有六道防护林带,林带中间种着碧绿的西瓜.大家在瓜埂上悠悠漫步,寻找着少年鲁迅和“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闰土的足迹,想亲眼看到一只偷吃西瓜的猹.一位在瓜地摘瓜的大爷笑着说:“过去这里萧索荒芜,小畜牲自然也很多,如今咱杜浦机器隆隆、高楼幢幢,哪里还藏得了猹呢?”
夕阳西下,皎月方来的时候,我们的乌篷船返航了,为观赏水边的黄昏景色,大家动手推开乌篷.于是那水声、桨声、隐隐约约的机器声,不时传入耳际.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乡风光.鲁迅笔下的“ ③ ”完全变样了.
乌篷船依旧是往日的乌篷船,但它载的已不是鲁迅当年回故乡时眼中的荒凉和祥林嫂的悲哀,而是 .
1、将下面诗句分别填进文中的①②处.① ;②
A、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B、十里湖塘七尺庙,三山十堰廿眼桥
2、“船家笑着,一脸的满足.”船家笑而满足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儿子媳妇有出息且对他很孝顺而笑并且感到满足.
B、为自己诺大年纪尚能自食其力而高兴地笑并且感到满足.
C、为自己一天能挣百十元钱自豪地笑并且感到满足.
D、为自己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头而高兴地笑并且感到满足.
3、文中横线③处应填的一项是( )
A、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红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
B、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
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以“乌篷船”为文题?
答:
5、在原文末尾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不超过20字.
答:
1.① B
② A
2.D
3.D
4.①乌篷船是绍兴的一大特色,有其历史渊源②暗示几代人的不同生活
5.而是两岸的新貌和游人的欢笑.你这和我问的不沾边啊!俄.................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