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该怎样理解?全是说理的,翻译都看不懂,特别是道生一,一生是非,以致万物.
庄子《齐物论》该怎样理解?
全是说理的,翻译都看不懂,特别是道生一,一生是非,以致万物.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世间万物本来不同,但却能相容于天地之间.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出种种成见,由成见划分出是非彼此,为坚持是非,彼此你争我斗,互不相容,终生役役迷失自我.人的真正解放在于消除一切成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万物,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