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后还要写观后感 谁可以帮我写一份啊
参观*博物馆后还要写观后感 谁可以帮我写一份啊
每次走进*博物馆,我都感觉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历史知识营养,总是让人汲取不够.我一边汲取着知识营养带给我的精神快乐,一边感受着它走过的30年辉煌历程.
30年前的*博物馆,外观造型为*和俄罗斯族混合建筑风格.这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博物馆,分为*古尸展厅、*历史文物展厅和*少数民族民俗展厅,收藏了*地区已清理和发掘的上万余件文物.尽管当时场馆陈列条件有限,设施功能也不太齐全,不能全面地展现*文物考古事业的成就,但它依然是*最大的博物馆.全国各地文物专家到*来,必定要去这个馆好好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展示着保存完整的干尸,让人能看出千年先人的身份和死去时的面部表情.还有少数民族民俗展厅里,*的衣饰、生活用品和家居模型,以及现代中国传统建筑和*风格雕琢的奇特组合,代表了*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但是,当时的场馆是收费的,人们嫌门槛高,不愿自己掏钱参观.参观者绝大部分是机关*、职工和学生等,平均每天参观人流量不到1000人.
现在,一切都变了.2005年10月1日,由国家和自治区投资上亿元的*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了.记者眼前的这个新馆,白麻色的大理石建筑造型,地方特色浓郁,外观装饰美观,在阳光的照射中,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恢宏壮观.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一楼的*大厅上空是高大的半圆型拱顶玻璃,让人感觉特别清新、透亮,鹅黄色的大理石墙面将整个大厅装扮得金碧辉煌,墙上两幅巨大的浮雕,展示着古丝绸之路文化传递和交流的盛景.一座1:60万比例尺的《**自治区全貌模型》圆形沙盘,让人能直观清楚地看到*的自然地理环境.
馆内的四大陈列,构成一幅*历史文化的壮观画卷.《*历史文物陈列》、《*民族民俗陈列》、《*古尸陈列》和《*革命史料展览》,涵盖了*珍贵的文物考古实物和资料,让任何一名参观的游客,都能通过这幅画卷触摸到*历史文化的命脉:深厚、博大.
与过去的旧馆相比,新馆面积增大了,展示的文物增多了,设施先进了,声、光、电、多媒体和触摸屏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让整个展馆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如*历史的“活化石”,一下子变得更加系统、生动和形象.作为*惟一的省级博物馆,*博物馆凝聚着*文物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汗水,用最精美的文物和资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事业的巨大成果.
更重要的是,从今年3月底开始,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博物馆全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参观的热情.现在,每天都有大批的普通市民、学生向这里拥来.正如该馆副馆长刘炜对记者所说:“以前这里很冷清,没有多少人关注,现在这种局面完全被打破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猛增,特别是到了周六、周日,参观的队伍都能排到离博物馆200米以外的过街天桥下.
越来越多的游客免费走进了*博物馆,这个馆让人们找到了一个全面了解*历史文化的场所,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事业发展的巨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