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一.意识consciousness 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所以对自身以外者的意识,只能从主体所暴露的外在表现来推测判断.通过内省和外在表现,可以区别出意识的清晰性的程度.通常意识清晰度最高的状态称为注意,相当于意识的注视点或意识点.对此、清晰度低,但在某一时刻同时被意识到的领域,称为意识野.而意识障碍,可区别为意识野狭窄、意识混浊、朦胧状态.意识混浊又可根据清晰度障碍和轻度不同而区别为嗜眠(sopor)、昏睡(coma).所谓朦胧状态是意识内容的变化.关于与保持意识有很大关系的脑部位的学说中,有的着重于大脑皮质,有的认为与丘脑的弥散性投射系统关系密切(H.H. Jasper),有的认为在间脑、中脑的*部有以丘脑为中心的*脑系(R.Penfield),有的认为与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有关(H.W.Magoun),有的认为与丘脑下部的激活系统有关(E.Gellhorn)等.脑生理学家认为,睡眠是中枢有节律的活动结果,而意识丧失是觉醒机制出现障碍所致.从生物学角度看来,在机体生存的适应活动中,由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观性这一侧面,可称为意识.此主观性侧面在人类以外的动物是否存在还不清楚.人类可以从他们利用发达的语言和文字等交流手段,去了解其主观状态的相似性,但动物只能完全从其行为中去推测判断.可是行为不单纯是形态学上可见的反应形式(肌肉运动、腺体活动等),而是意味着伴有机能意义的反应形式.另外,现代心理学并不是把意识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
意识的科学定义: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
意识有很多别名:中国人称它道(天道)、意(天意)、理(天理)、命(天命);外国人称它逻格斯、必然性、绝对精神、意志;现在很多人称他规律、法则、意识.例如,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意识;社会规律、社会法则、社会意识;思维规律、思维法则、辩证法则.
世界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具有多样性规定的万千事物的统一体.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是意识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就可以发现意识,发现世界和万物的一般规定、一般规律和隐藏的部分.意识是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的本质、统帅、指挥者.没有意识就没有存在、运动、变化、和行为.
意识普遍存于世界和万物之中,世界是包含意识的世界,万物是包含意识的万物.没有意识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没有意识存在于其中的万物也不是我们天天眼见手触的万物.有了意识的存在,世界和万物就有了生机和活力.
世界和万物是意识同世界和万物的其他组成部分“物”或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例如: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
生存意识就是生命,就是生物生来具有终生不离的内在规定,就是生物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就是生物的隐秘组成部分,就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生物的其他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就是具体形式的意识.
生物是生存意识同生物的其他组成部“物”或物质组成的统一体.我们现在经常说生物是生命同“物”组成的统一体.我们今后也可以说生物是生存意识同“物”组成的统一体;或者说生物是生存意识同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例如:非生物.非生物是有意识的物体.
意识是非生物的存在、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意识、是非生物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非生物的其他组成部分“物”或物质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
因此我们今后也可以经常说非生物是意识和“物”或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意识是人认识的主要对象之一.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每一个动词都是对意识的表述,是意识的表述和传播形式.一切现实的存在、运动、变化、行为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发现意识、认识意识的桥梁.
意识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精神哲学、法哲学、伦理哲学、道德哲学、逻辑哲学、形而上哲学、辩证法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思维论哲学、实践论哲学、存在论哲学、灵哲学、意志论哲学都是把具体意识作为研究的直接对象.
尽管各种哲学都承认意识的存在,但对什莫是意识、对意识在世界和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同世界和万物其他组成部分“物”或物质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分歧.
唯心主义哲学夸大意识在世界和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贬低物质在世界和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主义哲学贬低意识在世界和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物质在世界和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元论哲学虽然认为意识同物质在世界和万物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但由于对意识和物质缺少正确和科学地认识,难以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什莫是意识、什莫是物质、对意识和物质在世界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同物质的关系问题争论不休.
新新哲学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他组成部分“物”或物质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是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的本质和规定.
物质是世界和万物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和万物的其他组成部分——意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
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运动是世界和万物的内在规定,是除了意识之外世界和万物的其它组成部分,是“物”或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物”或物质有别于物体和世界,是物体或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人的思维把世界或物体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后,从中抽取出来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
意识同“物”或物质都是世界和万物的组成部分.意识作为世界和万物的组成部分同“物”或物质是完全相同的,是“物”或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意识就是有自身特点的“物”或物质.
意识同“物”或物质在世界和万物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作用.意识同物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世界不仅是包含意识的世界,而且还是包含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运动的世界;万物不仅是包含意识的万物,而且还是包含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运动的万物.不包含意识的世界和万物,同不包含“物”或物质的世界和万物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意识同“物”或物质、意识同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运动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们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意识同“物”或物质、意识同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形式还具有相同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意识同“物”或物质、意识同时间、空间、价值、数量、质量、运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共同本质;它们是统一世界大家庭中的平等家庭成员,不但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关于意识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意识和物质关系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是错误的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没有正确认识意识和物质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实现对意识、物质的正确科学的认识,它们关于意识和物质的概念是混乱的、模糊的、;他们关于意识和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现在哲学教科书中的意识定义.
把意识同人脑的规定——能力、同人脑的行为——思维、同思维产生的结果———主体意识、同认知器官收集客体信息知识的行为——认识、同认识的结果——知识、同具体形式的意识——自然意识完全混淆在一起.
例如,现在教科书中关于意识的观点.
“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不是物质王国的成员”这完全违背了世界是统一的客观事实,违背了辩证法则.
例如,唯心主义哲学家关于意识的观点.自然意识或主体意识就是一般意识;意识是独立存在于世界和万物之外的自在之物、绝对精神、万能上帝,只有它们是真实的,我们天天眼见手触的事物都是易变的、虚妄的、不真实的、被创造的.
例如,现在哲学教科书中关于物质的把意识同人脑的规定——能力、同人脑的行为——思维、同思维产生的结果———主体意识、同认知器官收集客体信息知识的行为——认识、同认识的结果——知识、同具体形式的意识——自然意识完全混淆在一起.
例如,现在教科书中关于意识的观点.
“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不是物质王国的成员”这完全违背了世界是统一的客观事实,违背了辩证法则.
例如,唯心主义哲学家关于意识的观点.自然意识或主体意识就是一般意识;意识是独立存在于世界和万物之外的自在之物、绝对精神、万能上帝,只有它们是真实的,我们天天眼见手触的事物都是易变的、虚妄的、不真实的、被创造的.
例如,现在哲学教科书中关于物质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除了物质以外什莫都没有;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分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存在两大类.
上述观点完全不知道包含世界一切事物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物质的概念的区别,不知道一般物质的概念同不包含意识的物质概念既具体物质的概念是有差别的常识.从而使自己深深陷入自相矛盾的泥坑之中,越挣扎陷得越深.
为了有利于大家对意识的认识,我们把人们以前关于意识的各种观点列在下面.
一、意识是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精神现象.人类对意识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人类早期,人们曾把意识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寓于人的肉体之中并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的活动.古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通过哲学论证巩固、发展了这一观念.柏拉图 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居于理念世界,具有理念的知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灵魂是一种单纯的精神实体,灵魂是不死的,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往往把意识或者灵魂说成是某种物质,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中国的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范缜主张“形质神用”.在近代,众多的哲学家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对意识作出定义,并探究意识的来源和属性,得出了不同结论,如笛卡尔提出意识与物质相互独立的二元论;巴克莱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霍布斯洛克等则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狄德罗、拉美特里等则明确指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并以思辨的形式阐发了意识的能动性问题;费尔巴哈则不仅提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且还初步涉及到意识的社会根源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对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作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人类的意识活动具的社会性.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这一生物进化过程是意识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肯定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意识活动中人们从感性经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形成理性认识,又运用这些认识指导自己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丘脑中先天遗传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结构丘觉,丘觉是自身蕴含意思并能发放意思,当丘觉发放意思时也就产生了意识.丘觉可以*合成发放或被样本点亮,样本点亮丘觉,丘觉发放意思产生意识.样本是事物在脑中的符号,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分布在大脑、下丘脑、纹状体、小脑及其他神经结构中.丘觉能够发放的意思无限广泛,样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样本与丘觉通过学习建立的意义对应关系就是联结,样本经由联结纤维点亮丘觉产生意识.丘觉、样本、联结是产生意识必需的三个条件,丘觉是意识的内核,样本是意识的外壳,联结是点亮的路径,点亮是产生意识的方式.丘觉不是随意发放的,必须由样本点亮.
丘觉是我们通过遗传获得的意思结构,这些意思是丘脑核团的神经元本身蕴含的,并能够被样本点亮发放出来.丘觉平时处于潜伏状态,当被点亮意思才能发放出来,形成意识.丘觉是不能通过学习获得的,丘觉具有遗传性和联结性,丘觉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意识的性质.
⑴遗传性. 丘觉只能通过遗传得到,我们能够意识的范围是丘觉决定的,凡是我们能够感知的客观事物,都能找到与之相符的丘觉.我们不能通过后天学习扩大感知范围,如果丘脑中没有遗传某一客观事物的丘觉,我们就不能意识这个客观事物.如我们不能看到紫外线、听到超声波.我们遗传有发放“冷、热”意思的丘觉,所以我们能够感觉到热能,没有遗传电磁能、暗物质这类丘觉,所以不能感觉到电磁能、暗物质等.⑵联结性.客观事物有什么意义是我们先天不知道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知道.样本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符号,丘觉是发放意思的结构,联结就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丘觉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当我们接触客观事物时,经过数次尝试,样本数次点亮丘觉,总会有一个样本点亮一个意义相符的丘觉,这个联系被固定下来也就产生了联结.丘觉虽然通过先天遗传得到,但并不先天就与外界事物相联系,需要通过后天学习建立与样本的联结,才能产生对事物的意识.客观事物非常庞杂,丘觉能够发放的意思非常广泛,都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建立对应联结.当脑中出现一个事物时,丘觉发放一个对应的意思,产生对这个事物的意识.如,表示“好”这个意思的丘觉是先天就有的,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好”的意思,初生婴儿并不知道外界社会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好”的意思,需要通过学习建立丘觉与语言的对应关系.我们处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就会相应建立丘觉与语言的联结,形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联结是建立丘觉与环境事物的对应关系,决定了人的环境适应性,即人的社会性.丘觉的宽度、广度、精度决定了我们后天可以意识到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如果某一个丘觉与某一事物的意义相符,表示事物的样本就会与丘觉建立联结,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丘觉与样本常常会发生错误联结,导致我们错误理解客观事物,只有认识到错误,才能进行矫正建立正确联结.如果在丘脑中没有与客观事物相符的丘觉,也就不能建立联结,我们也就无法意识到这个客观事物,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是我们不能意识的.我们有许多的丘觉在客观世界没有相符的客观事物,还有许多丘觉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些丘觉仍然能够形成意识,不过这些意识只能“想”,而无法表达.丘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可以无数次的分解合成,在丘觉的遗传范围内,丘脑有足够能力合动物的显著的质的特征.
原意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种:生存欲、繁殖欲、群体欲以及移植欲.生存欲是指食欲、安全、排泄等基本生理欲望;繁殖欲是指性欲以及与性欲相关的种种求偶意识特征总和;群体欲则是个体人为了强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并支配群体的原动力(类似于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移植欲则是支配人意识感知审美、怜悯、悲伤、舒适、愉悦等情感的深层欲望,之所以称其为“移植欲”是因为这些感知结果是个体人出于自身意识替代(意识移植)的目的.
原意识是动物性生存进化意识的总和,正常的个体人均拥有原意识,它是人与动物意识的共性.
而思想(显层意识)则是人意识的个性.只有受过群体环境教育的个体人,才拥有思想.拥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社会人,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孤立于社会而存在.
只有思想才能主导人的行为,原意识必须要经过思想来影响人的行为.
思想通常分为经验、思想方法和行为意志.这三个内容构成了个体人的个性.
只有思想和原意识的协调与统一,才能产生完美而愉快的人生.